从“蝌蝌啃蜡”到“可口可乐”

时间:2022-03-11 09:36: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װ,a)n,f]zp+r,brLWlۯ_vMn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可口可乐—炮而红,销量与日俱增,成为了—种流行饮料。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
  当然了,像“蝌蝌啃蜡”这么奇葩的中文名,多半也不是可口可乐公司自己取的。很多时候,一些外国品牌登陆中国后,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官方的中文译名,但是没有中文名也不好卖,所以负责销售的代理商就代劳了,根据其品牌原名随便取个中文名就行了。比如1928年的《良友》画报第廿六期上出现了一则“珂路搿”牙膏的广告。这个“珂路搿”,其实就是后来的高露洁(Colgate)。相比之下,“白速得”(Pepsodent)牙膏的取名显然是用了一些心思的。
  洋品牌的中文名,有像“白速得”这样直截了当的,也有文艺得不得了的。比如彩妆品牌MaxFactor,按英文的意思来,大概是“极致元素”,但是中文名却是“蜜丝佛陀”。这个看起来有些玄乎的名字,出自张爱玲之手。据说当时MaxFactor并无中文译名。买了这个品牌的唇膏后,张爱玲突发奇想,要给这个洋品牌取一个有中国韵味的名字——蜜丝佛陀,结果流传至今。
  在小说《永远的尹雪艳》里,作者白先勇为了衬托尹雪艳的气质,就用到了蜜丝佛陀:“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
  张爱玲的化妆品中,最多的就是口红。除了蜜丝佛陀,还有丹琪(Tangee)口红。张爱玲在其自传《童言无忌》中说,她第—次投稿《大美晚报》,得到五元钱稿费,就给自己买了一支丹琪唇膏。在《海上花》中,张爱玲还将其中第九章命名为“小号的丹琪唇膏”,可见她对丹琪的喜爱。但丹琪这个译名,虽然有点普通,意思还是点到了,“丹”是红色,“琪”则是比喻珍贵之物。
  很多国际化妆品牌,其中文译名都是有说法的。信达雅的代表,有“露华浓”(Revlon),出自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清平调》。还有“资生堂”(Shiseido),取名源自《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让人不明觉厉。
  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夏士莲”,这个译名据说是出自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916年左右,张元济受当时一位在上海租界开药行的英国人所托,将“Hazeline Snow”译为“夏士莲雪花膏”。不仅是“夏士莲”译得好,“雪花膏”也成为护肤化妆品专有品类,沿用了上百年。
  与雪花膏类似,冰淇淋也是个流传很广的中文译名。英语是“ice cream”,译作中文应该是冰奶油,但这个直译,显然不如冰淇淋优雅得体。民国时,冰淇淋还有另一个名字,也不错,叫做“冰结涟”。这个名字初看有些奇怪,细看简直是诗意盎然。还有阿司匹林,民国报纸的广告上都是写作“阿司匹灵”。这个“灵”,真是妙不可言。

推荐访问:可口可乐|蝌蝌啃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