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及周边地区空王佛崇拜现象

时间:2022-03-11 09:35:5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唐代绵山高僧田志超被尊为空王佛而崇拜,自元明以来,在介休及周边汾阳、平遥、孝义、灵石等县市乃至整个晋中盆地久盛不衰。
  汉人被崇奉为佛,查遍中国佛教史和民间信仰史,都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这一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呢?笔者试初浅探讨,抛砖引玉,以填补本土文化研究空白,并求教于方家。
  田志超其人
  据道宣《续高僧传·志超传》简要介绍。志超,俗姓田,原籍陕西冯翊(今大荔县),后移居山西榆次源涡村。少精厉不群,嗜佛不婚。27岁投并州开化寺,拜高僧慧瓒为师。后被派定州参学,不满五年习成回晋,创建禅林。隋大业初,为反官府关闭山门不让僧人出入禁令,前往郡城请愿无果,后赴扬州要求面君被谴。武德元年(618年),率弟子20余人赴长安参加开国庆典,唐高祖李渊待之若仙。
  武德五年(622年),田志超辗转到介休绵山抱腹寺弘法,又于城内创立光严寺,两处收授信徒,前后共度弟子近千人。贞观十五年(641年)三月十一日卒,享年71歲,“葬于城南山阜”。
  综上,其入当时高僧传记,殊因有三:首先是反对隋炀帝,符合灭隋建唐的政治需求;其次高僧受到开国皇帝御前殊礼,实属罕见;三是在绵山与城内均创佛寺,度徒众多,影响颇大。
  然值得注意的是,此传记已有田志超“灵瑞屡兴”的记载:“僧徒仅百”“麦唯六石……日磨五斗”“从春至夏”“至磨二斛”。还有“又数感异僧乘虚往来,虽无音问,仪形可验”“召众钟声,随时自响”“石泉上涌,随人多少”等等,已为田志超被后世神化为佛留下伏笔和历史遗迹。
  田志超由高僧走向佛尊的历史踪迹
  道宣《续高僧传》,成书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据田志超圆寂仅仅四年,其所载志超传史应信无误,但其中并无太宗祈雨及封佛事。
  绵山现存开元二十年(732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距志超圆寂也才91年,碑文亦无唐太宗祈雨及封佛事。在介绍绵山历史时云“法惠菩萨□此山,以扶持空王如来”,叙述抱腹寺来历后称“皇初,满超二公,毓秀禅林……”。满公何僧,无典可查。超公,即志超。佛教史上,取僧名尾字而称公者比比皆是,如杭州灵隐寺游僧道济被称济公。超公,一取其俗名尾字称公,二据绵山现存回銮寺“大宋碑”载:“(志超)俗姓田,法名惠超”,亦取僧名尾字称公。可见开元年间,志超还以高僧尊称,尚未与空王佛联为一体,更末尊奉为佛。
  到宋代,田志超仍为高僧。现存咸平二年(999年)《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载:“昔自唐祚以来,有空王和尚出现……俗姓田,法名惠超”。虽已与“空王”相联,但“和尚”仍属高僧。
  金元时期,空王佛信仰初步形成。绵山现存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谢雨祭文牌》云绵山“有龙神栖宅,向来祈求,无不获应”,当时空王佛赐雨尚未形成崇拜。时隔不久,绵山回銮寺现存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重修回銮寺记碑》载:“即又化□子之灵祠,襟带空王佛圣迹”,首次出现了“空王佛”之称谓。又过150年,元代元统三年(1335年)《焦居士真骨碣铭并序》载:焦居士“乃捐妻子登抱腹岩,礼空王佛,持修行之愿”,证明当时绵山已主供空王佛。经过近700年当地僧徒与民众的推崇演绎,田志超终于被尊奉为佛尊了。
  纵观中外佛教史,大乘佛教虽有诸多佛尊,但真人成佛者唯释迦牟尼一人,少数高僧仅称菩萨,如阿难、伽叶、马鸣、龙树等等。可见,此时田志超在当地僧众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明代,是空王佛信仰鼎盛时期。先有绵山云峰寺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造空王古佛金身石殿踊路碑》载:“空王古佛……于大唐高祖时托化人间,上祖田氏……幼名志超”,首次确认了田志超的前世古佛渊源,为其后世成佛提供了佛史依据。首次记载了唐太宗派使往绵山求雨故事:“即空王佛令……作务者,即向西三杓,信善长者请回,长安雨足。”但尚无唐太宗封佛之事。
  次年,在云峰寺《抱腹岩重建空王佛正殿碑》中,一是明确记载志超令徒弟摩斯代为洒雨,碑文在重复介绍其生平后云:长安使者“以至介山拜投禅师,令拜厨下,使者摩斯值淘米,将泔向西泼三杓,……果应”;二是完成了唐太宗封佛故事:“……云中现出金字牌,云过去空王古佛。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
  至此,田志超经过古佛托生、祈雨有应、太宗封佛等重大传说演绎,名正言顺地升至佛座。
  那么,后人为何托称是唐太宗封佛?对此所有史书典籍均无记载,盖因有三:一是新、旧唐书《太宗本纪》都有李世民在绵山脚下大败刘武周部宋金刚的记载,二是《唐会要》记载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颁诏修建义棠弘济寺,三是唐太宗创建贞观盛世与田志超在绵山活动时间契合。
  更重要的是《全唐诗》有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作为辅证。明成化版《山西通志·寺观卷》载:山西“兴国寺,凡十有四”,介休兴国寺为其中之一,究竟此诗为何处而作,史料无记。好在现存绵山回銮寺宋咸平五年(1002年)《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载:“昔因先师惠真和尚囗会昌后特诣长安,重求寺额。时遇大唐中和皇帝驾离西关,来复洛京,改却灵溪寺,名赐得回銮寺额,与陕府蜀川天下三处同名寺额”。这个“回銮”是否因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亡蜀川又回銮“来复洛京”而名,不得而知。若系唐太宗面佛未见回銮而名,但新旧唐书《太宗本纪》《全唐诗》《唐诗纪事》等典无载。但是,“回銮寺”名见于宋碑,明代当地庙碑为渲染空王佛信仰,托唐太宗诗中“回銮游福地”句,借称唐太宗封佛和回銮题诗,也算事出有据,顺理成章了。
  田志超被崇拜为佛的成因
  综上所述,田志超经过870余年漫长历史的渐进演绎,终于被尊崇为中华大地上唯一的汉人之佛。但是,我们详细比对有关田志超的文献与碑刻,发现在民间造佛过程中,因历史局限或其他原因,留下一些疑点与矛盾:
  与史实相舛。与志超圆寂仅后四年的《续高僧传·志超传》中,并无太宗祈雨与封佛等重大事件的记载。

推荐访问:介休|崇拜|现象|地区|空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