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时间:2022-03-11 09: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加上政府利好政策的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将一片大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充满潜力,但也需要用心才能掌控好这个巨大的市场。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未来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走向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
  首先是能源紧缺问题。目前世界的石油储量及其稀缺,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美国、中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石油储产比则普遍低于20。这直接说明了能源緊缺、发展可替代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环境压力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21世纪初,汽车尾气排放就相当严重,大约占了大气污染的三到六成,伴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这个数据也将随之增大。当在城里市街道上的车流量达到一千到两千辆每小时时,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物这三种有害气体占到全部有害气体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据分析,当前环境问题中,汽车尾气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危害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国家提高了油耗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要求,为了更加完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逐渐降低中国汽车产品的油耗,决定实施汽车燃耗消耗管理制度。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混合动力领域已经完成了中、轻、微度混合技术,以及中度混合动力客车等车型的研发,而且国内多个城市都已经完成了混合动力客车的示范运营。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的关键零部位方面的技术也在跟进,产业化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刚刚引入我国不久的新概念,因此许多整车厂家还处于技术性的项目研发阶段。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触手这个技术,例如比亚迪推出的F3DM双模电动车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产品。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我国并不落后于国外,因为纯电动汽车在技术上不用依赖于传统的发电机技术,从而避开我国技术上的短板。
  在国际上,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水平的比较中,我国的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包含了多种技术路线和能源补给方式。但综合分析中国能源结构和借鉴外国发展路径,大规模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并不现实,走纯电动的路线才符合我们国家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如果想和日本一样发展混合动力,那么我们因为技术壁垒将会受制于人,难以独立自主发展。而发展纯电动技术的话,我国将和世界各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也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很多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已经逐步打破壁垒,中国纯电动技术也在快速走向成熟。
  2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早在1900年,美国在老布什的支持下,就开始了技术难度为EV的先进电池联盟计划(USABC);之后的克林顿继任之后也支持PNGV计划,研究HEV;直到2015年,奥巴马宣布美国已有100万辆HEV行驶。日本的丰田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并在1997年上市了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2008年丰田、本田全球销售HEV28万辆;欧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致力于利用原有的内燃机优势,以此来进一步优化,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柴油轿车、特别是大力发展柴-电混合动力汽车,使得能源朝着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使用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并且期望把氢能源作为长期能源使用。
  三、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意义
  发展新能源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曾支持人类进步百年的石化能源步入危机,不仅储量减少,而且还会带来大量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也为了更好的地球环境,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从产业结构来看,当前很多国家还停留在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发展新能源技术将对调整目前的汽车产业结构作用巨大,会带来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的调整,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尤其在汽车行业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当下,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引领者,必将给各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措施
  要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就要准确把握我国市场的新动态,也要与国情相匹配。当前国家政策多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及其消费者而制定的,而产业链的进步才是制约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前进的最大因素。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政策因素却忽视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及未来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而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传统汽车工业,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承关系——新能源技术依托于传统汽车工业,同时也是竞争关系。
  有关部门对于充电时长和续航能力等发展瓶颈问题也应该有解决方案,应该制定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以及坚持鼓励的政策来吸引新能源消费者,以此来破解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的普及和发展困境,还要快速让充电基础设施进入市场,实现普遍化。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兼容性标准,保障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保障充电设施的安全性,也要做好与当地相关设施、部门的接洽,如与土地规划、电力规划、建筑标准、消防安全规范等相关政策的衔接等。
  五、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步入关键阶段,大规模扩大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也有隐患。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个隐患就是安全隐患,所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系数至关重要。 只有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媒体、社会舆论的正面宣传,从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更好地发展,进而也能反过来消除公众的安全焦虑。
  在新能源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也要及时查清故障原因,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民众的疑虑,牢牢把握市场的信任,才能使企业行将渐远。在形势大好的前提下,企业只有提升技术、品质,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行,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洋.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
  [2]张炳力.新能源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15.

推荐访问:新能源|发展趋势|汽车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