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叔方与《建文朝野汇编》

时间:2022-03-11 09:33:4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提 要:《建文朝野汇编》收录的建文忠臣亲族在“靖难之役”后遭受迫害的史料,极具价值。这些史料记事明确,包括被祸者间之亲属关系、姓名、家财变价解院及全家充军等情况,弥补了正史及其他史籍记事模糊、缺乏细节,从而引发争议的缺憾,证实了靖难后株连“九族”以至“十族”的迫害确实存在。这对于深入认识建文、永乐之交历史,尤其是“靖难之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建文忠臣;胡闰亲族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8.02.011
  屠叔方所著《建文朝野汇编》,是记录明代建文历史篇幅最大的一部史书。该书虽为一部资料汇编,但于“述”中传达了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感情。《四库全书总目》对该书评价不高,称其“盖杂采野史传闻之说,裒合成编,大抵沿袭讹传,不为信史”。1或因此之故,国家图书馆将之置于普通古籍库中。至今治明史者,未见注意及此。笔者在研究建文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所收有关建文忠臣亲属在“靖难之役”后遭受迫害的史料,远较他书详细,尤其是所记建文忠臣远亲遭受迫害的情况,其他史籍几乎无载。通过梳理与考察《建文朝野汇编》所载史事,无疑可向世人更完整地呈现永乐帝朱棣的多样性面相,有助于深化对于建文、永乐之交历史,尤其是“靖难之役”的研究。
  一、屠叔方生平
  屠叔方,字宗直,浙江嘉兴秀水县民籍,原平湖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叔方所在屠氏乃明清嘉兴之望族,清人严思位称:“我湖望族杰然称盛者,首推屠氏”。2屠氏初兴于元末屠曾一公,“析居乍浦,后平湖设县,子孙遂为平湖人”。3至其祖父屠勛之世,乃文运大昌。勋,进士,官至太保、刑部尚书,谥康僖。其父屠应埈,“又迁秀水”。4应埈,嘉靖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应埈有五子,二子为进士,其一即为叔方。5直至明末,屠氏后代科举仕进者不断,可谓“科举世家”。屠氏家风醇厚,为官多清正刚节之士。
  叔方自幼生长于书香仕宦之家。在清正家风的熏陶下,叔方少时就对于忠臣义士心怀向慕,曾自称:“叔方少从先臣之训,每览往记忠臣义士,辄正襟相对,感怆唏嘘,愿为之执鞭而不可得。”1明中期后,建文史之研究与编著大兴,建文忠臣那些不畏强暴、忠贞不二,或死或遁的故事,想必也在其目接耳闻之列。
  叔方考中进士后,出任鄱阳县令。鄱阳是建文忠臣胡闰的故乡。胡闰,建文朝著名文臣。洪武时,太祖征友谅,见其题壁于长沙王吴芮祠之诗,奇之。四年,郡举秀才,授都督府事,迁经历。建文初,选右补阙,寻进大理寺少卿。燕王师起,与齐泰、黄子澄等谋划军事。京师陷,与子传道俱死。其亲族受累谪充者,以百千计。叔方采风得其事迹,“不胜慨叹”!后有勾补胡闰亲属绝丁者之“符”至,叔方愤然掷之于地,曰:“彼死忠者何罪?死忠之亲属复何罪?……使吾而有言责,必碎首争之矣!”2
  万历十一年(1583年),叔方擢广东道御史。甫入台,即“上疏请祠,谥建文仗节诸臣,恤录其子孙,免诸姻党之波及谪戍者”。3明中期后,诸臣多上疏,请求为建文修史,褒扬建文忠臣,抚恤其子孙。叔方之上疏除上述内容外,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重点是以往人们所不及的、被广泛牵连的诸臣外亲。朱棣夺取政权之初,残酷杀戮建文忠臣及其近亲属;到永乐七年(1409年),“陈瑛又请穷治外亲”;4一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文渊阁大学士胡广奔母丧自江西吉水返朝,犹禀报:“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5“外亲”与“支亲”用词虽不一样,但同指疏远亲属之意。朱棣爪牙陈瑛在后期实行的大规模迫害,所涉对象多为建文忠臣的疏远亲属,包括姻亲。明代诸臣之上疏,尤其是万历初表彰建文忠臣、优抚其遗裔的活动,这部分人甚少受到关注,遑论恩宥了。所以,叔方上疏称:“而奸恶外亲一例,独为陈瑛所蔽,故史传志记略而不书,海内儒生多不及考,抑郁二百年。”6他认为建文忠臣既沐建祠,苗裔已蒙恤录,而“交游至今远戍”,“姻党犹蔽覆盆”,7实为“圣世之缺典也”,“乞敕该部通行直省,著令有司军卫,备查前项外亲有在戍籍者,并宥还乡,不愿回籍者听,如死绝者倒除户籍,不得永累里长。”尤其可贵的是,他批评此前的褒扬流于虚文,要求切行“责实之典”。他的上疏引起神宗重视,下部议,由礼部、兵部提出意见与实施办法,由此掀起了明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赦宥建文诸臣外亲的活动,“一时蒙宥者,千有余家”。据载,“京师张赦榜时,忽然风发,榜飞天际,转展隐见,观者如市,自午至未仍还。故所鄱阳,张榜亦有狂风,飞榜二十刻乃还。”8人们以为这奇异之现象乃因忠臣的英灵所感而致。
  叔方任御史时耿直有声,触怒当权者,被外派任山东兵备副使,时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遂拂衣归林,专注学术,著《建文朝野汇编》等。
  二、《建文朝野汇编》概略
  屠叔方是书之编著,与其为官鄱阳的见闻及任职御史的上疏经历有关,但直接诱因是万历朝开馆修正史,因群臣所请,神宗诏“以建文事迹附太祖高皇帝之末,而存其年号”。9彼时叔方已致仕多年,“跧伏田野,无所报称,因檃栝建文君臣遗事,以竟初志。”10所谓初志,即他甘为义士执鞭、愿述建文忠臣事迹之初衷。他认为高皇帝既定胡服后,命宋濂等修《元史》,褒奖死忠元将;靖难时“死国者项背相望”,乃高皇帝培植纲常之“明验”。他声称:“夫《元史》且修,何况建文?元臣且旌,何况诸君子?”“此叔方是编之所由汇也。”1
  维护纲常伦理是屠叔方撰著该书之目的。他认为:“自古天下之最重者莫如纲常。此必君与臣相与主持而羽翼之,而后世道人心咸有赖焉。”2君与臣在维护纲常的作用上各不相同,“大抵天子之主持纲常,在爵赏,祭赠恤录褒异而表章之,以已往劝将来,上之事也;臣子之羽翼纲常,在笔札,进则疏请之于朝,退则裒集之于书,以空言作实忠,下之事也”。3基于这种认识,屠叔方为官时,上疏为建文忠臣及其亲属请祀、请恤录子孙;致仕在家,则收集资料,编撰书籍,竭力保存诸臣之英烈事迹。陈其泰说,班固笔下“彰善瘅恶”,4屠叔方的《建文朝野汇编》亦秉承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推荐访问:朝野|汇编|建文|屠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