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狩猎游戏的尽头

时间:2022-03-09 09:46:4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多姆就预测: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狩猎将迅速走向衰亡。而现在,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野牛被屠戮殆尽为转折,人类的狩猎观、生态保护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狩猎的血腥与野蛮受到越来越多的抵制。而且,这种抵制已形成风潮,席卷世界各地。如今,非洲大陆上的野生动物狩猎日渐式微,“SAFARI”式的生态观光正在当地风行;在英国,传统的猎狐运动已被明令禁止,仅剩下一些仪式性的东西;而在美国,农场主们宁可牲畜被郊狼袭击也不愿意再拿起枪,猎杀这些危险的动物……从远古时代走来的人类狩猎,也许真的到了尽头。
  美洲野牛:人类大规模狩猎的终结
  从历史层面看,捕猎美洲野牛,也许算得上人类最后的狩猎“盛宴”。
  美洲野牛是北美特有的物种,在20世纪之前曾广泛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南部,数量多达几千万头。那时,只要在初夏季节游历美国西部,便可见到处于发情期的美洲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四处游荡,发出雷鸣般的吼叫声,颇为壮观。
  庞大的美洲野牛群首先震撼了来自欧洲的“新大陆”殖民者。1804年,美国国会议员梅里威泽和威廉到西部旅行,毫不例外,他们立刻被庞大的野牛群吸引住了。在后来的旅行日志上,梅里威泽这样写道:“放眼望去,数十英里范围内到处都是野牛。我们就像闯进了上帝的牧场,这些强壮的生灵显然是大自然的王者,它们藐视一切,对我们仿佛视而不见……”
  在欧洲人定居北美之前,美洲野牛只是土著印第安人的猎物。印第安人把美洲野牛作为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还依靠野牛皮、牛角和牛毛生存。他们对美洲野牛充满了敬畏,在他们看来,美洲野牛是草原之王,是力量和耐力的代表,是速度和风度的化身。数千年的岁月里,印第安人和美洲野牛保持着稳定而微妙的生态平衡,野牛始终是这片土地的主角。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
  从17世纪起,欧洲人大举向北美移民。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为了拓展生存空间,移民们开始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部挺进,这就是著名的“西进运动”。
  在西进的过程中,人们遭遇了野牛,同时也发现了这种巨大的野兽身上的利益:首先野牛体格健硕,一头就能提供成吨的肉食;其次,在合成橡胶发明前,野牛皮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如用于马车的轮套、机械的传动皮带等),当时,一张普通的野牛皮可以卖到3美元,一张上等的冬季野牛皮售价则高达50美元,而美国当时普通工人的日平均工资却不到1美元。于是,捕猎野牛便成为了一项一本万利的产业。
  无数的美国人参与到捕猎中来,很多专业的野牛捕猎队也应运而生。据记载,一支专业的野牛捕猎队,其成员往往包括猎手、剥皮匠、保镖、车夫、马夫、廚师,有的队伍甚至雇有专门人员从野牛尸体上抠铅弹以备再用。如此细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捕猎效率,一些著名的猎手,如有“野牛比尔”之称的美国侦察兵威廉·科迪,一生中就曾捕猎超过两万头美洲野牛。
  在人类的疯狂猎杀下,美洲野牛遭遇灭顶之灾——19世纪初期美国境内大约有5000万头野牛,到1900年时仅余下数百头。大草原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牛骨,幸存的野牛纷纷向深山峡谷中躲避,美国西部的旷野中再也见不到这种雄伟动物的身影。
  美洲野牛被屠戮殆尽是人类狩猎史的转折点,从此陆地上再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供人们狩猎狂欢,人类大规模的狩猎就此终结。
  SAFARI:非洲狩猎的转折
  在美洲野牛遭遇灭顶之灾的同时,西方人又在非洲开辟了新的狩猎场。1845年,英国人汤姆森只身走进东非,带着两支步枪、几袋子弹开始了他的狩猎之旅。两年多的时间里,汤姆森猎获了包括非洲“五大兽”(大象、野牛、狮子、猎豹、犀牛)在内的数百种野生动物,他的荒野冒险也点燃了西方人的想象之火,于是“到非洲去打猎”便成了当时最刺激、最时髦的事情。
  嗜杀成性的西方狩猎者犹如一群“带枪的蝗虫”在非洲大陆上肆虐,短短一个世纪,从非洲东部到南部,广阔的草原、雨林、海岸成为野生动物的地狱:刚果白犀牛在20世纪初灭绝;非洲狮子总数下降了90%;卢旺达山地大猩猩基本消失;在纳米比亚和南非海岸繁盛一时的非洲企鹅只剩下不到5000只,数量仅为原来的千分之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狩猎者的滥杀并未遭到阻止,相反还在本国被视为辉煌的探险壮举。直到上个世纪中期,随着动物保护主义的兴起,人们才把这种行为看作“欧洲人的野蛮成人游戏”,给予强烈谴责,再加上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脱离殖民统治而独立,开始关注和保护国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在非洲大陆上持续百年的血腥狩猎才得以逐渐回落。
  时至今日,许多非洲国家,如坦桑尼亚、肯尼亚、南非、乌干达等都出台了严格的狩猎政策,或全面禁猎,或有条件开放,而其中肯尼亚的政策最具成效,已成为现代野生动物狩猎与保护的标杆。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独立之前一直都是西方狩猎者的乐园,各种动物标本、象牙、兽皮、犀牛角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野生动物数量锐减,不少濒危动物绝种,肯尼亚的国内生态面临崩溃。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肯尼亚政府痛下决心——1977年,政府全面禁止狩猎,转而推行一种全新的“SAFARI”项目。
  “SAFARI”为当地土著斯瓦希里语,意为“远行”,引申就是“野生动物观光”或“观光狩猎”的意思。刚开始禁猎时,由于原有的狩猎收入(如狩猎许可费、野生动物出口税等)枯竭,很多其他矛盾便显现了出来。有什么办法既能保护野生动物,又能确保收益,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呢?这时,“SAFARI”项目便应运而生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SAFARI”已成为肯尼亚旅游观光的一大品牌,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前往肯尼亚。他们乘坐吉普、小型观光飞机进入各个自然保护区,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庞大的火烈鸟群在身边飞起;前方的草丛中潜伏着几头母狮;斑马对观光车视而不见,依旧埋头吃草……如今,游客的镜头已经取代了往日的猎枪,肯尼亚获得了动物保护与观光收益的双赢。

推荐访问:狩猎|尽头|世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