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丽词句承载的深深哀愁

时间:2022-03-09 09:43:5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陈楠 20世纪80年代生人,籍贯河北。毕业于西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语言学教学工作,兼任出版社古籍编审。
  
  齐梁时期的宫廷里喜欢用细致的笔触描摹美好的事物,一批文人十分活跃。他们的诗歌紧抓“艳情”这个关键词,文章描写风露云月、闺思幽怨。庾信就是那批文人中最出色的,不用加“之一”。非要给他找个并肩齐名的人,也就只有徐陵了。庾信早年诗文与徐陵齐名,当时称为“徐庾体”。徐陵就是那个编了《玉台新咏》的人,是梁太子萧纲文学集团的核心成员。杜甫曾写下“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这样的句子夸赞李白,由此可见庾信文笔不俗。
  庾信是融合南北朝文风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从宫廷诗人转变为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作家。他早年仕梁,侯景反叛之后,庾信奔于江陵,元帝时奉命出使西魏。當时正值西魏伐梁,就把庾信扣留了下来。不久,梁灭亡,庾信只好在西魏做官,又过不久,北周灭了西魏,但是北朝人极爱庾信的才气,舍不得放他还乡,他只能在北周继续生活,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来,陈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皆许还其旧国。陈列名单,要求北周还数十人,使其南归。周武帝舍不得庾信,还是把他留了下来。庾信就在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和屈仕敌国的羞愧中,终老北朝。
  庾信早期文章用语隽秀,风致宛然,雕琢得十分精细却又并不失自然。中年以后,他滞留北方,在入北后的二十多年中,庾信虽位居高官,可羁旅他乡之愁,国破家亡之悲,屈身事敌之辱时时煎熬着他的心灵,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感情日益深沉。他的文学创作也从早期的狭小天地里摆脱出来,转向广阔的社会与人生。庾信后期的文章都是感怀今昔、自伤身世、抒发亡国丧家和故旧凋零之痛的作品,风格也渐趋雄浑苍凉。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
  《哀江南赋序》是一篇骈文。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叫作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两马并驾曰骈,两人并耦为俪,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就是骈文。所谓相对,一是指句意的排比,二是指句法上的对仗和音韵上的对称与协调。由此可见,骈文是与散文相对的一个概念。骈文的创作实践始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自唐宋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渐势微。提起骈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瞬间能想到骈文的种种弊端,例如形式大于内容等。而实际上,骈文这种文体由于整齐而稍有变化的句式排列、平仄相间、音韵铿锵极富节奏感,其中的上乘之作内容饱满、语言精雅、句式整齐、注重声韵配合,而且大量而妥帖地使用典故,能给人带来无限美的享受。
  《哀江南赋序》是庾信骈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篇序文以四六句为主,是典型的骈文格式。文章交代了《哀江南赋》的写作缘由和背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追忆江南旧事的悲苦心情,大致概括了赋的内容。他以自己的身世遭遇为线索,历叙梁朝的兴旺以及侯景之乱、江陵之役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充满全篇。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即指此赋。赋中所叙台城、江陵的祸乱,均发生在江南,故取《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之语名篇。
  《哀江南赋序》的主旨是“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骈文又十分讲究用典,文章是在繁密的典故中叙事的、抒情的。文章只有三段,一开篇就以极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遗憾。遇侯景之乱,金陵沦落,逃匿江陵,朝野无不惨遭涂炭。自己奉命出使却又遇国破家亡,被扣西魏,忍辱偷生,因此想仿效桓谭、杜预、潘岳、陆机等古人,作赋写序,水到渠成地交代了作赋的缘由。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写身世之悲。感慨自己中年之时就遇上国家丧乱,远离故土,他乡流亡,至今已是暮年之人。而自己遭遇世乱,本有隐居远避祸害之意,可是国事危急,不得不出使西魏。后来江陵沦陷,北周又篡夺了西魏,自己终于落到失节仕周的结果,后半生一直在异乡飘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写《哀江南赋》是想追忆梁朝兴亡的史实,虽然也有叙述个人危难悲苦的词句,但仍以感伤国事为主要内容。
  第二段先借写伍子胥之语,东汉冯异“大树将军”之称以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感叹自己日暮穷途、复国无力的无奈,其中“人间何世”的一声长叹,有着无尽的悲怆和深蕴。此后文字一路用典,既有蔺相如和毛遂之不辱使命,又有楚国钟仪、鲁国季孙之为南冠之囚,还有申包胥、蔡威公为国之将亡而碎首泣血。整段都在用前贤的故事来表明心迹,表明自己羁留北方出任官员的无奈和忠于故国的本心。
  末段感叹梁朝的腐败而亡和人民的惨遭杀戮。一开始叙述孙策、项羽靠少数兵力崛起,终能割据天下的史实,用此与梁朝百万军队竟然一朝溃败,使得西魏长驱直入,大肆烧杀抢掠构成强烈的对比。文势跌宕起伏,述古以讽今,暗含着对朝政的批评。末尾几句又转入“悲身世”——故国已不可追寻,而自己觍颜事北,欲归无奈,还乡无望,处于日暮途穷。 种种感慨郁结于心,需要抒发“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无论是国家之痛还是身世之伤,皆可诉诸文字。
  序文悲亡国、伤身世、抒哀思,深挚动人。句法规整而多变,典故繁复而妥帖。庾信学问渊博,文中使事用典,博观约取,熔铸史料,如同己出,集中体现了深沉悲壮的兴亡之感。将其称为南朝骈文的压卷之作,当之无愧。

推荐访问:词句|清丽|哀愁|承载|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