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特色。书院人文教化就是儒家文化中的精髓,注重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平等民主、对真理精思善疑及道德践履、仁爱贵和等方面。书院文化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规范了人与人间的交往、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神,促进了人们和睦相处。
〔关键词〕书院文化;价值观;青少年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私学,经东汉、唐代的发展到五代末期基本形成,在北宋时期确立了制度,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山东曲阜的尼山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南宋成为书院发展的极盛时期,后经元代、明代的变化,到了清代书院已经完全流于科举的附庸,20 世纪初,随着新式学校的兴办,书院制度逐步失去其意义并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书院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代学风,为传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虽然书院作为教育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历史,但书院文化仍然对当今教育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一、书院人文教化精神的影响
书院人文教化精神就是儒家文化中的特色,指注重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书院对士人的人格、价值要求体现在对“道”即儒家的道德理想追求上,强调士人应该将“道”转化为统治秩序,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即所谓的“治国、平天下”。 书院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其制度化为章程、学规等形式,对“道”的追求是在个体道德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道德的完善。青少年的成长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艺术素质的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动力和有力保障,崇高的品德是个人追求知识的力量源泉,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前由于社会道德环境的急剧变化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青少年在各种道德因素的接受上出现混乱,表现为道德判断的两面性和“双重人格”现象。在学校里和公众面前,表现出宽容、善良,但在家里及私人空间里,老师不在的时候却表现出狭隘和冷酷。针对这种情况,慎独内省的道德人格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青春期性格叛逆,自我张扬个性的愿望比较迫切,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使他们形成浮躁、骄傲、不懂得尊重、唯我独尊乃至狂妄自大的不健康人格。空泛的大道理和过于完美化的道德榜样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和认同感,他们对伟人的崇拜远远赶不上对影视、体育明星的疯狂追逐,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向往的道德人格榜样是鲜活而又生动的,以突出个性为美,而不刻意追求完整和圆满。
书院人文教化精神对青少年德育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坚持和遵循儒家“德育为先”的原则,用儒家文化精髓即思想道德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儒家把人的优良品格归结为忠、孝、廉、节、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德者,才之率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青少年人格塑造的目标与内容就是修身、立德、济民、致用;自省自克,严于责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論语·里仁》);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而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其次是要从大众传媒、舆论氛围方面入手,改善社会教育的道德环境。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快、易接受等优势,适时传播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使青少年时时处处都能生活在和谐、美好的舆论氛围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第三是要宣传优良风气,改善人际环境。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人际环境对个人成长有显著的影响,处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蓬勃向上的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就能互相效仿,互相感染,也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第四是注重人的伦理道德教育。自孔子始,儒家的教育思想十分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 《大学》提出:“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儒家的明德、亲民、止善和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始至终把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所以,要联系实际,对青少年因人施教、及时自然,从小道理到大道理,从情感投资到以理服人,使他们将自己的道德目标追求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书院平等民主精神的影响
《论语》云:“当仁,不让于师。”书院教育家以其虚怀若谷的胸襟叮嘱学生在“仁”面前不要谦虚,要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自己也要向学生学习请教,“不耻下问”。“学无止境,道之弥深”,书院教师与学生在真理、在“道”面前是平等的,这就是书院的师生平等精神。
书院师生平等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就是发扬平等民主的教育精神。在对青少年教育中既要提倡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尊师重教,又要坚持师生平等民主。老师要求虽严却不压制,注重身体力行、循循善诱,要摒弃“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人”不良风气,树立“师生的感情甚笃”“尊师爱生”的优良风气。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疑问难”。师生之间可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相互问难切磋和互相砥砺,“须从自家身中沉思默识,或摅所得以求证,或质所疑以求明,或平时所玩经书及先儒格言未能慊心相与论辩,大家平气以相资,虚心以相受”。书院师生平等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就是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青少年贫富贵贱的身份性限制,“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有志于为已”和“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而决非“使子群居佚谭,但为决科利禄”或“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
推荐访问:书院|价值观|精神|影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