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影遇上无人机

时间:2022-03-08 09:37: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以往,为了获得航拍照片,摄影师们都是敢于乘坐不关舱门的直升机的勇士,用安全绳索固定身体,手持相机进行俯拍。但复杂的协作、昂贵的成本,无法对接人们对高空视角的热情。
  一些专注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以下简称无人机)开发的科技公司在新世纪伊始就已孵化,经过10年左右的技术、资金准备,它们迅速、准确地找到了市场需求的窗口,凭借先进的无人机技术,改变了航拍行业,并催生出新的摄影形式。若干年后回頭看,这可能又是一个因技术而改变摄影方式的历史节点。我们在电影、自然生态纪录片、重大新闻报道、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等领域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无人机的身影。当摄影遇上无人机,摸索中的摄影师有哪些经验与感受分享?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采访了三位新华社摄影记者,他们都是新华社于2016年成立的 “天空之眼”无人机队成员。目前经过正规培训,新华社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取得无人机“机长”的资质,而“天空视角”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
  在2016年底,BBC推出史上投资最高的纪录片《地球脉动Ⅱ》,花重金航拍画面,我们联系了为其拍摄南美雨林及用无人机航拍追踪巴西江豚的电影摄影师、制片人迈克尔·J·桑德森(Michael J. Sanderson),请他分享长期在野外的航拍经验。
  在极限运动领域里,也有摄影师尝试用无人机拍出与以往强调运动张力不同的“上帝视角”,爱沙尼亚的自由摄影师罗曼·奈曼(Roman Neimann)便凭借自己的独到之处,获得了众多媒体的青睐。
  大疆传媒的CEO乔岩及其团队则是最早涉足国内商业无人机航拍领域的专业团队,他们因这几年与国内众多一线导演、商业品牌合作,并自主创作纪录片《最美中国》而闻名业界。
  在2017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中,中国女摄影师冬尼凭借一组航拍城市的照片获得了专业组建筑类的冠军。这组照片并非纪实航拍,而是被制作成抽象的城市景观图片,让人对航拍照片如何作为素材融入当代观念艺术摄影有了新思路。
  在一份公开的无人机市场行业分析中显示,2015年中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但预计在2019年,中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40亿元。这种几何级的增速对无人机管理提出了挑战,相关立法和监管措施已经或即将出台。那么使用无人机涉及到哪些法规,我们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栾爽教授。
  专题的最后,我们梳理了无人机的技术迭代小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无人机已经发生“变种”,有的科技公司已经做出水下无人机,有的开发出超微型无人机……而未来摄影和无人机的结合还能让人感到怎样的惊喜,令我们充满想象。

推荐访问:无人机|遇上|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