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互联网+行政审批”平台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08 09: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xx/zgxx201802/zgxx2018022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xx/zgxx201802/zgxx2018022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xx/zgxx201802/zgxx2018022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xx/zgxx201802/zgxx2018022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xx/zgxx201802/zgxx20180229-5-l.jpg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表现在审批时间长、审批过程复杂、部门间的协同不够等。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较为低效,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进行深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大大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国务院自2013年以来,已经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持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如今的行政审批改革走到了关键性一步,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为各级行政审批部门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提高审批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新思路。“互联网+行政审批”就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老百姓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重构审批流程和再造业务系统,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为民服务能力。
  一、制定权力清单是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基础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没有限制的行政权力,必然导致市场活力的缺失和腐败的滋生。2015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梳理和清理调整现有的行政职权,并在政府门户上公布权力清单。各省级政府可参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类别这10种分类方式,结合本地实际梳理职权。《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经过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除保密事项外,要以清单形式将每项职权的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及时在政府网站等载体公布。
  编制权责清单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总理提出各级政府要摸清家底。要明确政府该做什么,给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给出责任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给出负面清单。三张清单从权力范围、市场活力到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环环相扣,为政府规范行政、企业创造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前进。与此同时,要快速推进权力運行流程图的绘制,加强对权责清单的动态化管理,不断细化和完善权责清单。
  自2013年以来,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全国多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公布权力清单。浙江是国内首个在网上完整晒出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的省份,该省还制定了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并将这些清单全部嵌入到浙江省政务服务网,老百姓只要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都可以查看包括权力实施主体、实施依据、行使层级等详细信息。通过将所有权力统一运行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上,实现审批全链条各事项统一规范。
  二、行政审批标准化是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的关键
  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行政审批标准化。通过将行政审批标准嵌入网上办事大厅审批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流程行政审批,做到审批过程痕迹全记录、过程全部可追溯、差错全部可纠正、责任全部可追查。逐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在线审批、在线咨询等相关功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行政审批标准化”是“优化政府服务”的重要环节。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不同省份之间,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县之间,服务事项名称、条件、流程等存在较大差异,给老百姓和企业办事带来很大不便。行政行为必须标准化,标准化必须信息化,只有将行政审批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才可以有效约束自由裁量权、规范审批行为,并为政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因此,各级政府要规范网上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必须编码管理,明确规范事项名称、流程、条件、时限、材料等,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同时省市县三级要做到权力一致。江苏是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实现行政权力的“三级四同”的省份,即省市县三级权力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统一,权力清单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彻底解决了市县权力清单存在的数量不一、名称不一、类别不一问题。
  要做到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应该实现事项目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事项目录标准化就是要实现同一事项在省、市、县各级分厅的名称一致,各地在执行同一事项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办事指南标准化实现了同一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条件、办理时限等基本要素相同,使得全省的行政审批规范一致。业务流程标准化主要是规范公务人员审批行为,实现审批裁量的标准化。
  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自由裁量空间得到大幅压减,在网上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标准、过程和结果,审批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群众直接按照办事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走完规定程序,不再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各级政府逐步实现了同一审批事项同等条件的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的透明性、公平性大大提高。同时,行政审批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梳理逐步推进。
  三、各地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之实践成效
  全国各地在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模式的探索。如广东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江苏的工程领域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制度、浙江的“一站式”网上运行。
  (一) 广东省
  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对传统的审批事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以适应电子化的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在全省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打破部门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一扇门、一张网办事,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广东全面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全省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76.7%,省网上办事大厅覆盖至镇街。广东省东莞市推行“多证联办”改革,实现面向全市内外资企业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推荐访问:互联网|行政审批|实践|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