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县因此而得名。松溪历史悠久,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民间版画艺术繁荣,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
松溪项溪的“烧茶桥”
項溪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渭田镇,村内有一座屋式古廊桥,桥上茶水长年不断,供过路行人和田间劳作的农民免费饮用。人们称这座桥为“烧茶桥”。
“烧茶桥”上有条大板凳,可围坐50多人。另有一口大铁锅、两个大木楻,附近下蓬、潘源、溪边三个自然村的240多户人家,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农历十月底,主动轮流到这里烧茶。烧茶农户要挑50多公斤柴火和0.5公斤茶叶,到这里烧六锅开水,一般要烧半天,阴雨天和农忙亦不中断。就是遇上夏收大忙,轮到烧茶的农户劳力再紧张,也要挤出一二个人来这里烧茶,且不取分文报酬。
“烧茶桥”烧茶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据当地一位91岁老妪陈遇弟回忆:“自她懂事起,这桥就有人烧茶,听老辈人说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项溪村“烧茶桥”原名“溪桥”,是一座古廊桥,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而后经过多次修缮。该桥是通往松溪县著名风景胜地白马山的必经之路。白马山海拔千米,以凝灰岩风化形成奇崖绝景,山中还有历史悠久的寺庙,吸引了众多游客。桥周围有稻田千余亩,田间劳作的农民经常在桥上小憩饮茶。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民风淳朴。暑天,松溪各地都有在桥、亭内烧茶供行人止渴的传统,有的商店则在门口放茶桶供应茶水。从端午节至八月初一,每天都有人烧茶,免费供路人饮用。较有名的如游墩“都石桥”、项溪“溪桥”、渭田“五福桥”和“十八亭”、株林“马登桥”、潘墩“桥岭头”、角歧“大仙桥”、竹贤“回头殿”、溪东“八角桥”、西边“西边亭”等,特别是项溪“烧茶桥”,六百多年来烧茶传统从未中断。
近年来,松溪县城有十几位老人每年夏天在县城“七一桥”头义务烧防暑茶,免费供过路行人饮用。这种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这一善举感动了许多路人。
山源村万脉同宗
山源村位于闽浙交界松溪县祖墩乡,明代建村,村落和街道依山而建,村民多系外地迁入。在山源古村,见到的习武用具很多,村里保存着习武用石墩有几十个,每个都在几百斤以上。
松溪之水源于浙江省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百山祖,即百山之祖,相当的“高端”。
登山的地名则更体现邦民的爱山之心了。祖墩的邦民太爱山了,他们执拗地将“登山”定为村名!
听过水源的地名,见过溪头的地名,但如何敢称自己“山源”?
山之源头,不就带上了万脉同宗万山同源的磅礴大气了吗?也许,山源村有一种武者的情怀:银鞍白马,吴钩霜雪,倚立绝壁,一览众山!
山源村后的鸡公寨山巅,有三千平方米的跑马场。还有石桌、石锁、旗杆石座。策马奔驰于鸡公山寨的跑马场,寒风凛冽,旗帜飘展,刀光如电,身影如风……再勒马崖壁,远望四野连绵起伏的青山,是不是真该想到这个词:山源!
鸡公寨建于绝顶,太高了,没有水。寨上的士兵饮用水是从葛藤岭用葛藤牵接过来的。真难想象涓涓的水流是如何抚慰那些士兵的刚烈之心。清兵来袭,砍了葛藤,晚上,又接起来,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于是,索性断了葛藤根。鸡公寨绝水,又过了两三日,清兵抬头,看见寒冬的白日下,鸡公寨土兵的衣服晒出来了,冷风中,衣服结了冰,太阳一晒,衣服上冒出了茫茫白雾。鸡公寨的土兵以尿濯衣。
据说,当年鸡公寨上,还有诗碑记录,只是如今,诗碑也不知何处去了。
山源村后,有座金山寺。寺名依然是以山命名。寺碑记载,金山寺建于洪武四年(1371)。咸丰八年(1858)太平天国军犯松溪,祖墩的伊、张二姓人家建造了金山寺的下厅。咸丰八年在松溪人的心中,是一次摧毁——桥梁、屋舍、庙宇大量被焚。于是,当历史无法追溯证据无法查实的时候,松溪人会说:都是咸丰八年前的事了。
山下,山源村,流水潺潺而去。水上一座风雨廊桥,桥名为“赤宅桥”。赤宅即是脸,是门面。也许,此桥,是通往山中寨堡的门户吧!再回望鸡公寨,隐隐的雾气中,已默然万年,山下人间,早已换了天地,一片祥和。
六墩村的绿色之路
六墩村,位于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乡境内,是革命老区村,穿过连绵的“松荫”,豁然开朗,六墩村就隐藏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村里的水泥路与省道229线接轨,连通了闽浙两省,沿着它前行,途经六墩村的村级工业区。不远处的松溪河上,六墩大桥飞架其上,一群白鹭正在桥下的河滩上时而悠然漫步,时而翩翩起舞。
号称“闽北工业第一村”的六墩村,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齐头并进,这究竟是怎样一道美丽的“双面风景”?
六墩村有着辉煌的过去。1958年,因茶油产量突出,六墩获得了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名嘉奖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六墩村民以榨茶油为主要增收手段。1988年发洪水,六墩村的榨油设备被大水冲走,榨茶油行当从此没落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六墩村民以种植烟叶为主。
六墩村的工业,起步于2003年,其标志是工业区的建立。如今,六墩村拥有六七家本村村民开办的企业,其中不乏盛达竹业这样产值超千万元的。
有着“闽北工业第一村”之称的六墩村,仍保持着美丽山村的样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从2003年到2011年,六墩村连续3届获得省级文明村称号。境内有3000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站在水电站水坝上,看松溪河像一条碧绿的绸缎,沿岸郁郁葱葱。家家户户大多种有桂花等观赏树木,这是村里出资购买的2万株苗木,送给村民开展房前屋后绿化。六墩村因此被县里评为园林式村庄。
推荐访问:松溪|纷纷|入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