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及其价值研究

时间:2022-03-08 09:34:5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延安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陕北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对党中央,乃至对我国整体都产生了非常巨大、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国历来对这一时期的党政研究相当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甚至直接影响到了革命事业与国内形势的发展。因此,即使是在当前这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也依旧应当对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展开研究,这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还能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首先简单介绍了群众路线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最后探讨了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如今群众工作的参考、指导价值。
  关键词: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实践;价值
  中央红军在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就此开启了党中央在陕北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段时期一共十三年,直至1948年3月23日结束。在这十三年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为后期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稳固基础。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党中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具價值的参考和指导。
  1 群众路线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说,群众路线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内容一般被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共产党的执政中,群众永远处在中心位置、核心位置,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共产党所做的所有工作、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党在执政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开展,是离不开群众支持的,只有在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之下,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中国共产党来源于群众,同时又代表着群众,而且要原原本本的回到群众中去,不能脱离群众,了解群众的利益需求,将群众团结起来,整合群众的智慧、力量,获得群众的认可、支持,唯有这样党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所成效,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保护群众利益[1]。
  “群众路线”的首次正式提出时间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虽然时间看起来较晚,但实际在此前很早,“群众路线”的思想就已经被中国共产党落实到了实践当中。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群众路线”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而是基于传统和使命的不变坚守。
  2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
  延安时期,党中央在总后方做了相当多、相当重要的工作,如召开吴起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延安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参与了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组织了中共中央号召在延安开展生产运动、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陕甘宁边区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运动、陕甘宁边区的整党运动等等,这些工作对于当时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后期的国内形势,为全面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不仅如此,党中央还在各项工作当中,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党中央的各项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2]。
  2.1 以三三制原则为基础开展政治建设
  通过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实践经验总结,1940年党中央开始更大范围地团结社会各阶级,争取一切力量参与抗日。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毛泽东对我国的社会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两头小、中间大”,并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革命需要依靠数量最大的群众,必须要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支持、群众认可和群众参与,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意识的非无产阶级等等。三三制的提出,打破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思想,使得民主政治的建设更加的具有群众基础,更加开放,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了政治建设中来,这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权,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不同的,这让很多原本保持中间态度的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抗日意愿,并愿意积极投身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开始地方上的一些乡绅富商对党中央的局部执政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但随着他们对三三制的了解,其态度大为转变,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热情[3]。
  三三制的实质性内容,是要求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即可,另外还需要包括三分之一的中间派,以及三分之一的非共产党左派进步分子。可以看出,该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党中央团结群众的诚意,同时也是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一个高层次实践,其看重了群众主体的地位和力量,将所有的群众都视作了革命的主体。
  2.2 以减租减息为基础开展经济建设
  延安时期的开始几年,尤其是1940年到1943年间,根据地的经济、物质非常匮乏,这不仅仅阻碍到了党中央的各项工作开展,而且还影响到了地方群众的生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日军开始执行区域占领,而非简单的军事进攻,这使得地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殖民统治,开始倒退。第二是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发放战略物资和薪饷,而且展开了越来越频繁的反共活动,在陕、甘、宁地区建立起了经济封锁,这使得根据地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在自然灾害和战斗损耗的影响下,地方的物质、经济就变得非常匮乏,这样的情况对于地方上的群众和党中央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为此,党中央开始了以减租减息为基础的经济建设,这既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需求,缓解了群众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团结了群众,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大国,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依靠农业生产生活,在延安时期农民依然是我国为数最多的社会组成部分,是抗日的主要力量来源。党中央以减租减息为基础开展经济建设,是一种对压迫和剥削的破除,首先关注到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重点在于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这得到了群众的极大支持,激发出了群众抗战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二五减租”“一分利息”“五一减息”“二五减租”“半分减息”等,均是这一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措施。

推荐访问:延安|群众路线|时期|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