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州三跳”结缘

时间:2022-03-08 09:34: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uyi/quyi201802/quyi2018022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uyi/quyi201802/quyi20180224-2-l.jpg
  认识“三跳”
  湖州三跳,是湖州地方曲艺曲种之一。“三跳”的名称来自于它的演唱伴奏乐器三跳板,亦称三敲板,因所用板的形狀类似行船背纤用的纤板,故民间又俗称为纤板书。主要流行于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地区为中心的湖州、嘉兴各县、区,是浙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代表性曲种。
  三跳的起源和形成与宣卷有一定的渊源。明嘉靖时徐献忠所撰《吴兴掌故集》记载:“近来村庄流俗以佛经插入劝世文俗语,什伍相聚,相以倡和,名曰宣卷……湖人大习之。”这种“相以倡和”的“劝世文俗语”应该就是三跳的前身,依据是三跳演唱的唯一曲调就名为“劝世调”。三跳演唱有一唱一和的特点,与宣卷相类,三跳唱腔中有词句后添加若干衬词作为拖腔的特点。三跳的形成时期现不能详考,但结合老艺人讲述的传承谱系进行推测,三跳的形成至少在19世纪初的清嘉庆时期,比湖州琴书的起源略早,距今至少有200年历史。
  三跳最初流传于湖州东部乡镇和江苏交界处。20世纪初流入湖州城中,最早在湖州府庙内的茶室书场演唱三跳的艺人有杨阿培、王仁堂等。当时不仅受到普通劳动群众的欢迎,还得到了士绅富商阶层的赞赏和支持。尤其是杨阿培,因其演唱技艺高超,演出久盛不衰,被艺人尊为“杨老天牌”(“老天牌”是湖州方言中对长辈特别是某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长者的尊称,现在一般简称为“老”,如“杨老”“马老”等)。在祖辈艺人的影响和传帮带下,三跳艺人开始增多,演唱活动迅速发展,以湖州城为中心逐渐向郊区四乡及德清县、长兴县、嘉兴石门县、桐乡县(现桐乡市)等地辐射。其中德清县发展尤其快,民国初年即成立三跳艺人的行会组织“正古社”,主要艺人有宋银林、宋法林、张银林等。20世纪20年代初,湖州市双林镇艺人沈少芳进入桐乡,传带了桐乡的第一代三跳艺人陈金生、陈富贵,开启了桐乡演唱三跳的历史。1924年,湖州地方曲艺、小戏艺人的行会组织“明裕社”在湖州成立,在近200名入社艺人中,专营或兼营三跳的艺人占半数以上。
  至30年代中期,湖州地方曲艺逐渐形成以地域为区分的艺人帮派。这种帮派划分的产生的原因是,各个地方尽管都属于大概念上的“湖州方言区”,但各地的土语与湖州城范围的“湖州话”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各地艺人演唱的琴书、小戏、三跳也就或多或少有不同的韵味。逐渐三跳在各地形成了风格差异较明显的唱腔流派。琴书、小戏所使用的小戏调、本摊调属板腔体,曲调相对固定,尽管各地土语有别,但演唱曲调还是大体一致。而三跳属杂曲类,曲调旋律行进有较大的变化空间,在各地土语音韵的影响下,三跳曲调各有变异,逐渐自成一派,而派与派之间则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湖州曲艺的地方帮派实质上就是三跳唱腔的地方流派。当时三跳艺人的帮派有:以王广源及其学生许云天、董云魁为代表的“湖州帮”,以宋连忠、宋法林、张银林为代表的“德清帮”,以沈阿连及其学生李连宝、吴四宝为代表的“南浔帮”,以陈金生、陈富贵、沈致和为代表的“石门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桐乡帮”)。此时还出现了第一位三跳女艺人周再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跳演唱达到鼎盛,活动范围扩大到东至嘉兴平湖及上海西部乡镇,西至安徽广德,北至江苏宜兴,南至杭州余杭等在内的广大地区,成为浙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曲艺曲种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湖州、长兴、德清、桐乡等地先后成立了曲艺组织,艺人队伍保持在百人左右,演唱活动十分兴盛。三跳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唱腔旋律加强,更为优美动听。说表吸收评话的手法,更为细腻、讲究。出现一批艺术上较为成熟的中青年演员,如沈莲卿、王祖良、沈梅英等。三跳曲目也进一步丰富,产生一批新编现代曲目。三跳在全省崭露头角,如德清艺人宋法林所演的《天宝图·李三宝救嫂》在省汇演中获演出奖,胡荣林、朱月天合演的现代书目《折扁担》于1959年由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特别是1958年,许云天出席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和第一届中国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和其他代表一起与周恩来总理合影。“文化大革命”期间,三跳作为“四旧”遭到打击,几乎绝迹。80年代初恢复,演唱较为兴盛。90年代起渐趋衰落。目前嘉兴桐乡市、湖州德清县艺人稍多,其他县区已少有踪影。
  三跳作为一种单曲体的有说有唱的曲艺曲种,使用湖州各地方言演唱。演唱形式有双档、单档之分。双档演唱由二人组成,一人主唱,称为“前场”,另一人敲扁鼓伴奏,称为“后场”,并从主唱曲调落句的尾字开始帮腔,帮腔中衬字含“嗯—— 哩云啊—— ”,因此习称为“拖哩头”。单档一人演唱并自敲三跳板伴奏,也有自己“拖哩头”的,但较为少见,多数是用三跳板敲出节奏作为间奏,填补“拖哩头”的乐段。在三跳各帮派中,桐乡帮艺人采用双档形式较为普遍。
  三跳曲目与湖州琴书一样亦分“开篇”与“正书”。“开篇”亦称“堂书”,曲目与湖州琴书混用。正书曲目繁多,一般从话本小说或弹词唱本移植而来。早期以历史演义、武侠公案题材为主,如《小金钱》《粉妆楼》《金台传》《玉连环》《隋唐》《三门街》《彭公案》《施公案》等。后来受湖州琴书和摊簧小戏的影响,渐多才子佳人、传奇故事题材的曲目,如《珍珠塔》《孟丽君》《大红袍》《庵堂相会》《双珠凤》《十美图》等,有60余种。
  三跳采用的曲调为“劝世调”一种,演唱时单曲往复,夹以道白。“劝世调”风格质朴平和,似唱似吟,具有较强的地方乡土气息。据有关专家考证,60年代,“劝世调”曾传入绍兴而为早期越剧所吸收,演变为越剧中的“令哦调”。在各地三跳艺人的应用过程中,“劝世调”的旋律、节奏产生了不同的变化,逐渐形成各自的地方性流派。各流派的主要特点是:湖州帮旋律简洁,节奏紧凑;南浔帮歌唱性强,高亢明亮;桐乡帮音域宽广,节奏舒缓,旋律曲折起伏,优美动听。
  三跳演唱无旋律性乐器伴奏,主要用三跳板敲击出节奏进行伴奏。三跳板为三块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竹板或木板。湖州艺人用的三跳板,三块板各自分离,左手夹握较短的两块“夹板”分合碰击;右手持较长的“帽板”,转动手腕在夹板顶端击打,敲出节奏。而桐乡艺人则用铁钉在“夹板”底端穿连,使用起来更显方便。

推荐访问:湖州|结缘|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