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为纪录片的传播开启了新格局。微纪录片作为新的紀录片样式,也迎来了兴盛的发展期。全媒体时代,融合传播包含内容创新、渠道变更、平台拓展,推进传播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与时俱进。微纪录片的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品质上乘、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借势,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强调融合发展,将互联网与微纪录片融为一体。
一、 致力“品质记录”,提升传播价值
(一)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
对于微记录片来说,其生产制作流程不同于大型长篇记录片式的“厚重叙事”,而是选取新颖独特的微小视角,于细节处着手反映主题。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现象盛行的情况下,它既能有效满足受众对“精简叙事”的要求,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获得最大的视听享受和情感体验。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及时性等特点,与微纪录片的精短、平民视角、时效性高等特点相得益彰,既可以满足受众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也便于其观看后进行分享和转载。
比如微纪录片代表作《城殇》,将南京大屠杀中侵华日军的暴行进行崭新叙事。每一集约在4分钟以内,围绕特定的人物经历或事件进行记录,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灾难事件中深受其害的慰安妇夏淑琴等等。它从小处着眼,以具体的真实故事对这一震惊中外的灾难事件进行记录,充分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需求和受众的收看习惯。全篇共30集,受众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形成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引发其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认识深化,增强切实的理解力,有助于扩大微纪录片的传播范围,优化其传播效果。
微纪录片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播形式,往往选择具有突破的选题作为记录切入点,微纪录片《故宫100》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每一集6分钟的简短叙事,将着眼点放在微观层面,以小见大,以点及面。比如第14集《金砖铺地》里通过再现金砖制作场面,将金砖的复杂制作工艺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受众对故宫建造的精细程度和古代能工巧手们的“匠人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摆脱了传统“高高在上”的教科书式说教,将拍摄角度细化,类似于纸媒行业里著名的“华尔街日报体”,将内容个体化、故事化,巧妙地将主题润物细无声般传达给受众。
(二)从细节入手,增强可看性与精细度
不难看出,微纪录片中的“微”字,并不仅仅是“微型”的意思,它更是迎合了当前“微时代”的传播要求。形式新颖,画面精致,可供受众进行“碎片化阅读”,因而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和追捧,传播效果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个微纪录片的时长只有短短三五分钟,但摄制团队在创作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却不少,因为缺乏完整的长篇叙事,意味着同样的精神传达需要更细致的打磨和精简,将精华浓缩,才能达到“品质记录”的效果,可见传播者背后付出的精力超出想象。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已成为微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受众人群,有助于推动微纪录片的良性发展,提升制作水平。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传播效果,促进微纪录片向更加精良、精细、精益方向发展,将主流审美与大众娱乐有效结合,在简洁、灵动的叙事过程中传达正能量。
比如国内首部传统文化微纪录片《味·道》就是从小处细节着眼,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受众传达中华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用微纪录片的崭新形式走进观众的视野。它在形式上具有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等特点,极具时代气息和深厚的观众基础,迎合了受众的观看心态。每一集只有4分钟,创作模式规范,风格统一,满足新媒体时代的观众需求。微纪录片以小见大,展现了一道道美食“背后的故事”,在精致唯美的画面中,通过对湘菜食材、巧计、刀工等精彩看点的逐步展示,不仅勾起人们对湘菜的美味向往,也传达出极具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内涵,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激起群体的“湖南记忆”。
二、 开辟互动交流模式,增强受众参与度
(一)建立网站讨论专区聚集人气
如今,视频网站的热度不断提升,受众通过在线观看或者发布分享视频已经成为网络流行态势,微纪录片以视频网站作为其主要传播渠道是必然。很多视频网站都已经开设了纪录片频道,优酷频道为用户提供了自制纪录片展播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CNTV 等凭借自身的背景建设了纪录片库,提供了众多记录片作品,为微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运行平台。同时,众多APP移动终端的价值吸引了各大网络信息载体的加入,许多视频网站现已开发了移动客户端,为用户观看微纪录片提供了又一捷径。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接收、思考和反馈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视频网站为受众都开辟了纪录片聚集交流区,提供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为更多的纪录片爱好者提供多种互动交流渠道,为人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空间,让微记录片在网络上经受众传播分享后,产生大量反馈,继而推动微纪录片市场的繁荣,增强传播效果。
由于时间的碎片化,使受众经常在短暂的空闲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这就催生着新的传播方式来适应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微纪录片的出现迎合了现今社会受众的需要,让其可以通过便利的移动终端即时观看、点评、转发,在形式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在传播方式上满足了“碎片化”需求。比如新浪微博、腾讯视频等,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这些程序就可以了解微纪录片信息,就可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和分享微纪录片。
(二)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链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播客、微博等社交网络正成为微纪录片传播的主要阵营。人们使用社交网络,就是为了休闲和社交,而微纪录片篇幅精短,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网速,通过“转发”“赞”“评论”等功能,一部好微纪录片作品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交网络进行链式传播,快速在网民中传播开来。微博内容简练、传播迅速等特点,符合快节奏的生活和快餐消费心理,与微纪录片的精短形式相吻合,于是,微博上关于微纪录片内容的传播越来越多。
推荐访问:互联网|记录片|融合|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