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生调查报告十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04-06 11:16:53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生调查报告十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学生调查报告十篇(全文完整)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1、恋爱动机不明确。调查显示,高达25%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孤单,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求短暂的快乐。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3、道德观念淡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4、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影响学习。在爱情与学业面前,多数同学把爱情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020年9月初,县教育局xxxx号文件向各校传达了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为了切实搞好辖区学校“减负”工作,了解各校“减负”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县教研室初中组于2020年9月13日至2020年10月20日结束,对全县十三所初中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督查引导各校严格履行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对象: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

方法:依照省《区县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学校,明察暗访,通过听、看、查、谈、访等方式进行。其中听课56节,发放教师问卷130张,学生问卷全县156班共计156张,问卷全部有效。

内容:参照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均为其要点。

三、结果及分析

1、领导重视,制订了“减负”方案。问卷显示,100%的教师接受了“减负”文件学习,89.1%的学生接受了“减负”文件的传达。通过听取各校有关领导“减负”工作汇报和查阅“减负”资料,反映了各校对“减负”工作的不同重视。在后期的“减负”检查中,各校减负落实愈见扎实。除均建立了“减负”领导小组,有“减负”实施方案外,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建立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学校设有“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有“减负”倡议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教师“减负”承诺书,学校对学生的“减负”问卷等。如耿中、榆中、药中、姬一、通中,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重视了常规管理,学校秩序正常。走进十三所初中,感到教学秩序井然。从我们检查看,十三所初中有教学计划,有课程安排,能按课表正常上课,学校常规教学检查资料齐全,学生作业批改细致认真,教研活动有安排、有记录。

3、重视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所听56节不同学科课,能看出各校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探索。如鹿苑中学教导处及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法竞赛展示课、张中、泾中、耿镇、姬二的课堂教学令人满意。联想到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落实“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抓“三展”,备“三考”取得了显著成绩。之后,又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思维惰性习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高效课堂蓬蓬勃勃,发展日趋完善,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各校在这次“减负”检查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仍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较多。单就从十三所初中课表看,除一所学校基本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外,十二所学校都有差异。如初一语文,国家标准规定每周6节,而有2所学校设为5节,一所学校设为7节;
初一数学,国家标准为每周4节,9所学校设为5节;
初一英语,国家标准每周4节,5所学校每周5节,2所学校每周8节;
初一生物,国家标准每周3节,7所学校每周2节;
初二物理,国家标准每周3节,4所学校每周2节……拿所给课表与班级课表初查对比,一些所谓“副课”根本没有。学生问卷显示,“副课”被挪用被挤占8.33%,无挪用挤占89.74%,未答占1.9%,主要是初三无非考“副课”,考前无“副课”,平时“副课”被“主课”代替,“副课”教师不在上“主课”。被挪用被挤占涉及4所学校,与监测“课程开设规范、无挪用、挤占现象”不相吻合。

2、作业量较大。100%教师回答学校有周作业计划,87.17%学生回答家庭作业未超过2小时,12.83%的学生感到作业量过大,感到作业量大主要是初三学生和城区学生,主要在3所初中。8.3%的学生反映教师布置重复性机械性惩罚作业,91.2%学生反映有2套教辅资料,这与监测家庭书面作业量“初中控制在2小时内”“无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不以增加作业量形式惩罚学生”“学生在校所用教辅资料每人不超过一套”有差距。调查中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很晚11点多,书包大概能有40斤重。另一位家长说,听说上级减负检查,学校通知孩子赶快拿掉书包教辅材料,等检查组一走,又装上上学去。

3、补课与有偿家教现象严重。全县初三,除一所学校外,其余12所都补,这与监测规定的“不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变相组织除九年级第二学期之外的学生进行大面积补课”不符。城区2名学生和3位家长反映某些教师联合动员学生晚上到其家进行有偿家教,孩子的老师说单凭上课不行,人家都补,不补就跟不上趟,因此家长只好让孩子交钱补课,对孩子健康忧心忡忡。另一位学生家长说,都补,很普遍。面对繁重课业负担学生家长敢怒不敢言。

4、考试次数频繁。问卷显示,十三所初中,11所学校有月考,有的还有学科竞赛、周考等 。7所学校公开排名。这与“初中只在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不举办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不公开学生考试成绩”“不进行成绩排名”极不相符。

四、结论和建议

结论:上级减负文件精神已引起了学校重视,初见成效,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面临问题依然严峻。

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校领导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新课程改革方案,学习县教育局〔2020〕142号文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各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重新安排课表,国家课程方案不容以任何理由的变更,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第三,各校要取消已有的初三上期的补课,坚决杜绝有偿家教。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软性方面

1、“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不仅仅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2、解决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点差异巨大

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3、“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4、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异

整体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5、“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
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结论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1.1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1.2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1.3“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1.4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

1.5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摘要:恋爱已成为大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
18% 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 ;
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其余 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 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

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
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
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 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
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 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 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 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

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
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
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 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

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 ;
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 ;

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
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
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
有8%的学校批评;
44%的很少批评;
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大;
16%的选择有影响;
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
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
38%选择多;
22%选择不太多;
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
38%的认为积极的;
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
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
58%认为大学生恋爱要真诚;
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
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
56%认为正常;
5%认为不太正常;
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
32%的同学认为愤怒;
25%的同学看大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
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 ;27% 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 ;38% 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 ;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 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 ;27% 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 ;38% 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 ;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
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
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
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 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 ;
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 ;
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 ;
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 32%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 ;

44%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 ;
18%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
6%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 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 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 ;
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

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 2% 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
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

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 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

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
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
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 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

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
34% 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 8% 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 ;
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 ;
36% 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 ;
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

23. 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

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
32% 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
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 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 ;
2% 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 ;

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 ;
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 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
35% 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
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
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帮助。

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大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
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大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大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
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
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思想教育和开展活动的针对性,根据我院学生工作总体安排,于9月末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本次调查全班37位同学全部参加,参加率100%,这也充分体现本班同学的积极性。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同学们对未来的一年已做好计划

针对第一问“随着九月的来临,新学期开始,你在新的一年有自己的计划吗?”我们团支部有统一的答案:有(100%),大家的回答都是十分肯定的。而针对第二问“戴尔说过,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你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有什么计划呢?请谈谈”大家的计划如下:1、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2、通过普通话考试3、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4、通过汽车驾照考试5、增强专业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6、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

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

针对第三问“新学期里,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心,希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多加强有关就业政策的宣传、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为学生就业搭建更坚实的平台;
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加强对人际交往、励志、素质拓展等专题的指导。另外也有某部分同学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还反映班里同学交流太少,都渴望能加强学风建设,增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同学们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作为大三的学生,很多同学是刚刚从自己之前所在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退出;
有的同学则还留在部门里担任职务,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更多的东西;
还有的同学却是从没有加入过学生组织和社团,但也对其不感兴趣。特别是现在大三了,同学们希望把时间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习和就业实习中,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四、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文活动,但不愿“被创文”

同学们都觉得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都很荣幸能参与到其中,而且在创文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大家都明确了心中的一份责任感,也知道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同学们也认为如果创文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工程,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弄好的市容市貌,那创文的意义不就偏离了最初的初衷吗?

五、同学们对未来就业有了较清晰的的目标

我班的同学积极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职业规划大赛,并通过这次大赛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现在需要做的准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次大赛对同学们未来就业与创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让同学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未来、开始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大家获益匪浅。

六、同学们的国庆假期计划

国庆将至,七天的放假时间,同学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计划。例如:在学习上查缺补漏,同时扩展自己的阅读量;
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欢度国庆;
留在做兼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和家人、朋友出外旅游等。

从本次的思想动态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到了大三都成熟了不少,再不像以前那样得过且过,现在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定下了计划,开始为将来作准备。同学们整体上思想稳定,对众多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显示出他们健康、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是学生思想主流,活动开展、校园建设、自我发展等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那么在本学期开学伊始祝愿各位在新学期各有所获,心想事成,更上一层楼。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 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于网上发放,收回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习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 14.1%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约为60.9%, 20.3%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 约占4.7%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79.7%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购物,仅20.3%的学生习惯于网上购物。而有网购经历的学生网购年限及对网购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其中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历多在三年以内,网购满意程度一般。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价格、外观、品牌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受到情绪、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费观。而对于流星雨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攀比,盲目追求名牌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来承担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有大体计划,但都没有实施或坚持,而且他们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较为满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并想要尝试改变。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引起了他们对自身消费状况的重视,他们将更加注重和强化自身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意义。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3大学生消费成多元化态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除满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饰、化妆用品等形象消费和KTV、旅游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和日常交际支出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4大学生更注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形象及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

5储蓄观念淡薄,理财意识需培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用生活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提高和加强。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提出问题

我们班同学虽然戴眼镜的很少,但眼睛近视的却有不少,只要稍微往后坐一点就会看不见老师在黑板上或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东西。所以我特地调查了一下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问题

大多数同学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才造成近视的,典型的近视原因有:

1、看电视时间过长。

2、长时间玩电脑。

3、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灯光下看书。

4、遗传因素。

5、不合理饮食。

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得出结论

近几年来,我们班同学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近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四、措施

1、看书时坐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

2、尽可能少上网、少看电视、少玩游戏机。

3、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

4、不要在坐车或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5、定期复查视力、到眼科医院检查。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期中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方便和家里联系。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介,在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手机自身的功能作用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而且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个性心理等方面也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上课玩手机;
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目的

针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普遍,所以要查找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频繁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时间

2020年4月8日――2020年4月15日

三、调查地点

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

四、调查对象

对象:东华理工大学的大一、大二的学生,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

五、调查方法

纸介质问卷调查

六、调查人数

100人

七、调查内容

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上课玩手机对自己和他人听课产生影响以及老师对课堂内学生玩手机的态度和学生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等。

八、调查方式

在学校校园里和第三教学楼随机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份100份,然后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九、调查图表及分析

男女比例

1、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玩手机情况与表现进行分析

在现在每个大学生的手里都有一部手机,甚至一人多机,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学生不听课,在做最

多的“埋头苦干的一件事”就是玩手机,我们先来看我们对100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的一些数据:

拥有自己的手机人数

课堂上玩手机频率

如果你在上课玩手机一般会玩多长时间?

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在100位随机调查的调查者中,仅有3%的人上课没玩过手机,有12%的学生近乎整节课都在玩手机,这个数据不禁让我们感到震惊。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学生们在各种课程上玩手机的情况:

你一般是在什么课上会玩手机?

在该问题中,有将近73.73%的人在全校公选课上玩手机,19.5%的人在必修课的公选课上玩手机,只有6.8%的人在必修课的专业课上玩手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公选课上玩手机,仅仅只有少部分人在专业课上玩手机,说明大部分人还是重视专业课的。

2、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不同情况与原因分析

在选修课,公共课通识课等等中,一个教室上百号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时时去关注学生“玩手机”而打断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过多,老师也无法在课堂的时候一下子照顾所有的学生,又由于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不一,接受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不同,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不上讲课老师的思维进度,进而觉得枯燥无味。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20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更理性消费的道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 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 必修课程;
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 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 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 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 一。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 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

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

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

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

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

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
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
认 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

这一方面说明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
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 ——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 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 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 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 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 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 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 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 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 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 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 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

推荐访问:学生调查报告十篇 调查报告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