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星龙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的腰窝子流淌出两股涓涓细流,乌兰木伦河经东胜、康巴什先行进入陕北,悖牛川河则由准格尔、府谷到达神木店塔镇,两河汇为窟野河,由沙峁头注入黄河。20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人从陕北神木沿窟野河逆流而上到达准格尔,拉开了神府煤田、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开发的大幕。时至今日,一代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扎根在这片热土上,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
车子飞快地穿过蒙陕界,向陕北毛乌素沙漠南部挺进。一排排直直砍掉主干、只剩下光秃秃树桩的沙柳映入眼帘,树干顶呈放射状向上生长着十几根甚至几十根翠格生生的枝条。
“刘总,这柳树为什么把头给割了,这咋活呢?”刘俊叶回过头道:“这叫砍头柳,当地人用砍掉的枝条编筐生火做饭,枝条割完还能长起来。这个地方叫大保当,马上就到西湾露天煤矿了。”
看着车窗外的陕北风光,我想起了路遥先生,内心开始翻涌起来。到了陕北,就是到了路遥先生的老家,先生创作进入低谷时,曾一个人独自走入的毛乌素沙漠。苍凉厚重的黄土,风旋里流淌的信天游,倔强不息的生存状态,因喜欢先生的书,多年来对这片土地始终心存向往。陕北,是先生的根。榆林老中医张鹏举挽救了先生,这片沙漠也给予了先生创作的灵感。今天,像是冥冥中还愿,我走进了多年来给予我勇气与力量的精神家园。
恍惚间,车停在了一处四周长满沙柳的板房院外。下车后,一个操着陕北话,脸上略带风沙之色,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的黑脸膛汉子与我们一一握手说道:“欢迎准能的同志们。”就这样,准能人来到了神延煤炭公司西湾露天煤矿,住进了东家给腾出来的房子,也结识了这里的“一把手”杜善周。
西湾井田地处榆林市神木县和榆阳区交界,储量大、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被称为榆神煤田的“白菜心”。2009年,由原神华集团和延长石油集团共同投资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神延煤炭公司组建成立,西湾露天煤矿项目建设也随之启动。时任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的杜善周走马上任新公司董事长,他没想到,这一干,就是8年。为了项目核准,杜善周带领项目组成员“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最终用最短时间获得了国家对项目的正式核准。还没来得及庆功,煤炭市场的寒冬悄然而至,冬去春来又一年,在漫漫黄沙中守着这个“白菜心”,就是迟迟出不了煤,见不到利润,投身项目建设的每一个干部、职工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丝焦虑。但是杜善周相信,这绝对是个好项目,肯定能成,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形势逼人,为了项目能够尽快顺利落地,杜善周带着项目组反复研究、推算,向原神华集团总部提出了“轻资产、低成本”的全新建设思路,即采煤、剥离全部外包,以降低资本投入和市场风险。
此时,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准能集团日子也不好过,已经连续6年没有输入新的用地指标,煤炭后续生产面临困难。2016年初,准能集团号召全体员工要“勒紧腰带过日子”,正在全方位开展向“十二个方面要效益”。在这种大背景下,按照原神华集团内部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和准能集团“轻资产低成本增效益”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准能集团组建了西湾露天煤矿项目部,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带着设备去神延煤炭公司“打工”,以此来分流富余职工和盘活停下来的设备,蹚出一条“技术输出服务”的路子。
杜善周搭乘群众“便车” ▲
秃尾河畔、黄沙之海,西湾露天煤矿汇集了来自神东集团、准能集团、大雁公司、延长石油等五湖四海的各路精英人才,思想的摩擦、业务的交流、想法的碰撞,一时间奏响了一曲绚丽的乐章。怎么能带好这支队伍,管好这个企业,让所有参建者拧成一股绳?杜善周夜思日想,搜索枯肠。文化,最是文化能致远,不妨用文化来凝聚人心,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达成发展共识。什么样的文化适合呢?一种柔性的文化,从树立善念的人生观入手,善者有德,德者宽容,德润心灵,净化员工的心灵,改善员工的心智,慢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这样,杜善周一边实践探索,一边总结经验。
2017年3月,西湾露天煤矿终于出煤了,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大道。功成之日即杜善周回归神东之时,不同的是,他手中多了一套厚重而精粹的德和文化丛书。甲骨文的“恒”字,以月亮在天地之间盈虚轮转表意,象征着天长地久。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的“恒”字,增加了一个“心”字旁,更强调人的恒心。整个西湾露天煤矿项目的建设,比批准概算少花了9个亿。风雨过后见彩虹,唯有拼搏事竟成,从一张白纸到项目的建成,贵在一个“恒”字。
我想,在这片如此贫瘠荒芜的土地上,“砍头柳”一次次地暴发出一条条新枝,不屈不挠、直捅苍穹,像极了陕北人倔强的脾性。路遥先生每每在这片沙漠中获得力量与灵感,是否与“砍头柳”有关?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一首陕北民歌让绥德闻名天下。绥德,得名于“绥民以德”,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之美誉,无定河、大理河绕城南流。2017年7月26日,一场特大洪灾重创了绥德这座千年古城。时隔5年,那些抗洪抢险中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依然触动着我,战栗着不曾远去。
“7·26”洪灾发生后,准能西湾露天煤矿项目部第一时间组建了抢险救灾突击队,奔赴绥德开展救援工作。此时,滔滔的无定河还在翻滚,浑浊的大理河还在咆哮!准能集团第一批救灾队员到达绥德县城后,神东集团救灾队伍已经全面展开了抢险救灾。为便于统一指挥,准能集团抢险救灾突击队编入神东集团救灾队伍,负责县城世纪家美大厦、联丰百货大厦和西城大厦三个救灾点,配合神东集团救援队铺设电缆、安装水管,排出地下车库积水,清理淤泥和杂物,拖出被淹车辆,恢复商场和楼内居民正常的供水供电。
在西城大厦地下停车场抽排水、清淤工作中,救援队员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地下停车场入口小、淤泥多、水位高,铲土机等大型设备无法进入,神东集团派出了井工矿“爬地牛”特种车进行作业。地库入口位于下坡拐弯处,特种车铲斗挖着淤泥每次退出时都吐着黑烟不停打滑,后边还需站人指挥着防止碰撞墙壁。其他救援队员只能趁着特种车进入地库铲泥时的空当,立刻冲上去清理路面,再把水泵运送下去抽水、排水、挖淤,进行交替作业。救援作业在缓慢推进着,井下特种车却因长时间连续作业,机体高温导致了液管爆裂损坏趴了窝;
而泥水中的杂物,不是堵塞抽水口就是划破水管。一片狼藉中,救援队员一会儿清理路面,一会儿搬抬水泵拼接管路,十几个人忙得团团转,汗水湿透了衣服。
此时,地下停车场中还有7000多立方米的积水和淤泥亟待清理,被洪水裹挟冲进去的动物尸体经过几天的浸泡发出阵阵恶臭,熏得人直闭气。神东集团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杜善周了解到情况后,找来了停车场的设计图纸,经过仔细研究和现场勘察,发现这个300平方米停车场入口的另一侧与城市下水管网相邻,且直通附近河道。如果能将车库地下部分与下水道打通,再连接到河道,那么车库里的积水就能直接流入河道,淤泥用高压水枪也能一次性打入河道,救援将会顺畅很多。于是,他重新调集机械设备展开作业,救援人员一部分继续抽排水,一部分戴口罩进行挖坑、测量、定位、疏通等工作。晚上地下车库黑咕隆咚,救援人员在泥水中时不时滑倒,爬起来继续干,一个个浑身都是泥巴,他们有的脸部和身上摔肿,有的闹肚子也顾不上。经过一个“干通宵”后,水位降了下来,淤泥中清理出一条通道,具备了拖车的条件。
抗洪抢险突击队员 ▲
哪里最艰苦,哪里灾情最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神东救援人。锦园小区遭到了洪水漫灌,地下车库沼气含量不断增加,地基在水中已经浸泡了好几天,随时有沉陷的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00多户居民束手无策,白天黑夜守护着小区不肯离开。此时,老乡找到了神东救灾的队伍,开着一辆摩的三轮车载着杜善周就往小区走。杜善周到了现场后,迅速调集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作业。时任绥德县县委书记李永奇赶来查看情况,焦急的老百姓见状围了好几圈。李永奇站在一处泥堆上说道:“乡亲们,放心吧,神东救援队来啦,神东集团党委副书记杜善周亲自带队过来啦。他们昨天晚上一宿没睡、饭也没吃,你们看,第一台水泵已经开始抽水啦,你们放心吧。”老百姓鼓起了掌,开始慢慢散去。李永奇走了过来,对杜善周说道:“杜书记,神东人帮助群众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处处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在泥泞中摸爬滚打、排除险情,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精神实在可贵,全体绥德人一定会铭记于心。”杜善周回道:“请李书记放心,请绥德人民放心,神东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做好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是党员,我先上!”“跟我走!”……铿锵有力的话语一时间成为灾区最响亮的声音。附近居民自发送来了饭菜、热水,小区外墙上挂起了一面“抗洪抢险显大爱 情系灾区暖人心”的锦旗,表达着老百姓对救援队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经过突击队连续几天的作业,锦园小区积水全部排出,险情终于解除,老百姓从帐篷搬回了楼房。
截至8月9日零点,神东救援队在绥德共完成抽排水7.11万立方米,清除淤泥1.68万立方米,为灾区人民恢复生活秩序和灾区重建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天临别之际,早晨7点多,救灾队员们穿戴整齐,带着行李陆续从住处平泰商务酒店走出来,只见外边已是人头攒动,古稀老人、初小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绥德人民呼啦啦挤满了30多米宽的道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微信群里得知神东救援队伍要撤离,自发专程前来送行。当看到救援队员从酒店出来后,人们纷纷靠上去,有的送上写有感谢之词的锦旗,有的送上煮熟的鸡蛋,还有一位老大爷拿着毛主席的照片挤了过来,激动地说:“红军到陕北的时候,我见过这样的队伍,今天我又看到红军回来啦,这个毛主席的画像,我收藏很多年,今天老汉送给你们!”救援队员和依依不舍的民众们相拥落泪。车辆缓缓启动,沸腾的人群中,矿泉水、面包、鞋垫等物资从道路两旁不停地扔到车上。“绥德人民感谢共产党!你们是好样的!”“向神东致敬!”“灾区人民永远忘不了你们!”民众在道路两旁高呼着久久不肯离开,感谢这些危难之中伸出援手、不离不弃的神东人。我拿着相机,一边拍照一边落泪,脑海中翻滚着《十送红军》的旋律,这就是老区人民在送“子弟兵”。
《三十里铺》为什么名满天下?远去的岁月默不作答,连绵的山川沟壑悄然沉思……路遥曾说:“每次走近你,就是走近母亲……”这淳朴的黄土地啊,即使苦难深重也永远在奉献自己。英雄也有儿女情长,在大灾大难面前有大爱才是真正的豪迈、豁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是一个企业一把手的基本功底,也是党性要求。
准能集团拥有优质的煤炭资源,位于准格尔煤田腹部,长久以来难以释放先进产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露天煤矿开采的通病,核定产能大、接续用地规模大,当地用地指标无法满足。多年来,征地困难这道“紧箍咒”始终困扰着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大束缚了两大世界级露天煤矿优势的发挥。
时钟拨回到2013年,因当地居民不认可政府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准能集团土地征收受阻,严重影响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正常生产。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从建矿开始就同步启动了征地工作,前期大部分村民都签了字,征地补偿款也领了,但就是有个别几人说啥也不同意,成了钉子户。拆迁中既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要尽可能满足这些拆迁户诉求,工作非常难做。”时任土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小平深感任务艰巨。他所说的“难”,就是土地征收中的“沟通难”“协调难”“农民满意难”。
2020年12月29日,准能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任免决定:杜善周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履职之道,贵在实干。2021年新年刚过,董事长杜善周就把张小平叫到了办公室,要求征地工作要改变思路、主动出击,先与带头阻拦生产的钉子户沟通协商,进行妥善安抚。其后,杜善周带着张小平到准格尔旗政府与主要领导、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想办法,达成解决问题的一致性意见。最终,一边依托法律,一边对遗留钉子户反复做工作。同年4月,最难缠的4户钉子户签订了息诉罢访协议,领取了补偿款;
9月,26户钉子户征拆工作彻底完成,历时10多年的征拆瓶颈难题得到了破解。2021年,张小平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土地管理中心主任。
露天煤矿规模巨大,采煤类似吃橘子,在吃第一瓣“橘子”时,第二瓣“橘子皮”甚至第三瓣“橘子皮”就需要提前开始剥除。这就需要煤矿提前征地,保证“橘子皮”的剥除能够“领先一步”。如果征不到地或者征地不及时,露天煤矿就无法剥离覆盖物,最终只能停产或减产。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大塔社从2012年启动征地工作,先后4次发布征地公告。其间,地方4任旗委书记、公司3任董事长全力推进,但由于村社内部对征地补偿标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整社征地工作进展缓慢,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产剥离和煤炭保供造成了很大制约。
没有金刚钻,就不揽那瓷器活。张小平琢磨着,国家有政策,地方政府、我们企业都想推进这个工作,现在社里大多数老百姓也同意征地,问题出在哪儿?他召集征地工作组梳理问题、研究症结、对症下药,将工作组分为若干个专业小组,齐头并进推进大塔社周边多个村社的土地征收工作。对矛盾较多、牵扯问题复杂的村社,张小平每天往村里跑,挨家挨户宣讲政策、解答疑惑、算经济账,消除村民的顾虑,“软磨硬泡”加快征收进程。在开展的“百日攻坚”土地征收工作快结束时,大塔社村民坐不住了,到处打听征地组在其他村社的工作进展,张小平也察觉到火候差不多了。那段日子里,整个土地管理中心如同一个壮阔的战场,处处有白热化的战斗,处处有拼命大干的身影。白天唇枪舌剑忙谈判,夜晚热烈讨论出对策。大家看到了突破的希望,都干疯了,眼睛常常熬红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一个人退缩。2022年6月20日,大塔全社土地征收圆满完成,困扰准能集团10余年的难题得以妥善解决。现在,矿区周围焦家圪卜社、贾卜壕社、阳窑子等十几个社的征地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已征收土地4万多亩,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地保障。
担当是检验干部思想成熟、工作一流、作风过硬的试金石。准能要发展,尤为需要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有风险的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拆迁问题涉及老百姓利益,更是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和担当。这个担当,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对企业发展的难题和挑战,每一个党员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能源保供生产忙 ▲
“火车火车你慢点儿跑,我是沙圪堵的大干部。”历史上,农耕与游牧文明在准格尔激烈碰撞,清末这里才开放边禁,允许晋陕边民春出秋归垦种“黑界地”,一些薛姓汉民走出口外掘地出水在此落脚,至此有了薛家湾村。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个三面环河的地方穷得叮当响,别说见火车坐火车,连个好点儿的自行车也没有。当地流传的一些俗语笑话,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准格尔经济、文化的水平。
准格尔煤田开发初期,内蒙古自治区一位领导在视察后曾表示:准格尔煤田可以考虑划归呼市管辖,以便于加强管理和服务。准格尔煤田是一块“大蛋糕”,惦记它琢磨它的人与日俱增。怎么办?当地政府集思广益,谋求对策。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搬迁政府驻地到薛家湾,绝对不能丧失准格尔煤田的行政管辖权与税收征管权。
1999年,旗政府所在地从沙圪堵搬迁到薛家湾。一个村升级为一座城,得益于它的资源禀赋与改革开放历史性的契合,薛家湾异军突起,崛起于煤海之中,闪耀于大地之上。
从此,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从此,这里站在了更高更快的起点!
从此,这里跻身于经济发展的前列!
准煤成为准能,门口那棵逾140年的老柳树,虬枝盘嵌,遒劲苍翠,焕发着勃勃生机。今天,这座数代奋斗者建设的“太阳城”,因一场疫情,亮出了它最美的底色,能源“动脉”。
2021年初春,席卷全国的疫情愈发严峻,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漫天的雪花把世界装扮得银装素裹,在这场无声的抗疫战斗背后,另一场能源保供战也在同时上演。从上半年开始,国内煤价连续上涨屡创历史最高纪录,煤炭供求形势日趋紧张,国家紧急部署煤炭增产保供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完成煤炭保供任务,发挥好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坚决打赢煤炭保供战。”面对煤炭保供之战,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多次在保供专题会上作出部署,推动落实。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为了加强煤炭保供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统筹协调,准能集团成立了煤炭保供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挂帅出征,层层压实保供责任,持续深化调度协同运营机制,强化动态跟踪和监督考核,防疫保供两手抓,确保能源保供任务落实到位。各生产单位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方案,压实责任、量化指标、细化措施、强化考核,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投身会战,确保“产得出、供得上”。黑岱沟露天煤矿动态更新高台阶单斗刷帮方案,加大吊斗系统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增产任务;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合理布置剥离位置,增加采场露煤量,为增产保供奠定坚实基础。露天煤矿、选煤厂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临时储煤场、选煤厂仓储的库存作用,有效缓解了频发的极端天气对生产的影响。持续推进5号煤开采,优化商品煤煤种比例,积极沟通运输、销售单位合理调配装车流向,提升车货匹配度。设备维修中心不断深化运维协同,夯实机电基础管理,全面落实维修质量保障体系,强化点检、保养、计划检修工作,设备可动率同比实现稳步提升。能源保供决战期,生产指挥中心褚福南感慨地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做好能源保供就是在国家有需求的时候冲得上、产得出、顶得住。”
准能集团乡村振兴在行动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乌金煤海中火红的党旗始终在醒目地飘扬着,“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轮番上阵,构筑起了一个个“红色堡垒”。一份紧急召集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外委队队长王云一边稳外委施工队伍,一边抓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保剥离;
黑岱沟露天煤矿采掘队队长王涪玉为了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保供期间住在山上跟班走,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公司综合管理部邬永江主动担起了战“疫”的先锋官,加班延点做好疫情防控办各项工作,为“零疫”准能尽心尽力。“党员志愿服务队”承担起了站岗管控卡点、搬运调配物资、采样点登记信息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是党员,我值守!”“听我说,党员、管理人员先上!”每当遇到“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时,职工的耳旁总会听到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话语。
这就是准能职责、准能担当、准能力量,准能在这场高强度的保供“压力测试”中,经受住了考验。2021年,全年自产商品煤同比增幅9%,外购煤同比增幅7%,发电同比增幅10.6%,增收节支9.58亿元,向社会让利130多亿元,在国家能源集团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荣登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板块榜首,以最好的成绩交出了傲人的答卷,兑现了保供诺言。
时间在这一刻并没有戛然而止,但这一刻值得记忆和总结。跃然纸上的一串串数字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成,在其背后着实倾注了太多的汗水与担当。
这一刻,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还是一串串悦动的数字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也为其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端牢能源“饭碗”,守住能源“粮仓”,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准能集团历经市场沉浮、内困外忧,一路披荆斩棘、傲然屹立,累计向社会贡献绿色煤炭5.8亿吨,发电378.13亿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薛家湾本是个洄水湾,来时容易走时难。1946年,国民政府的一支勘探队在准格尔发现了煤层。1990年,薛家湾村有一个绰号叫“二老汉”的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保存着当年勘探队送给他的一个饭盒,上面印着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绥远省地质队在准格尔大地上插下了第一根标杆,经过漫长的科学论证直至1976年,终于成立了准格尔煤田建设筹备领导小组。自此,第一代准能人扎根准格尔,以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豪迈气概,与地方政府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使当初这个闭塞落后的西北小村迅速成长为开放现代的高原明珠,实现了从“荒”到“靓”,从“沙”到“绿”,从“穷”到“富”的巨大转变。准格尔享有“煤海明珠”之称,其煤海明珠塔坐落于薛家湾镇南山公园,是俯瞰城市美景最佳场所,也是城市标志性景观,象征着准格尔未来的辉煌、远大。2021年,准能集团出资268万元,对其进行亮化改造,再次擦亮了这颗明珠。准能集团作为驻地央企,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矿区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为支撑,不断探索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机制,将地企关系从“各谋其事”扭转为“同谋共建”,实现了与当地政府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2016年,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矿区生态公司,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培育了“政府+准能集团+矿区生态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准能集团+国家矿山公园+准旗文旅集团”文旅联合体,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带动当地农户1000余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扶贫牛”“扶贫羊”“扶贫菜”等走上了准能人的餐桌。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腮五素村的王丰是村里的养羊大户,家中有150多只羊,因为疫情和交通不便,销售出现了困难。准能集团及时收购了他家44只山羯羊,获得9万多元的收益。王丰高兴地说:“对我们养羊户来说,销售最困难,咱们这儿地方小,交通不便,人也少,只能通过班车捎出去,依靠街坊四邻宣传,一个个卖。现在好了,准能集团直接买走了,可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在山羯羊消费扶贫工作中,准能集团“以购代帮”助力消费扶贫,共收购全旗农户、贫困户7965只山羯羊,白条羊总重量达到36.5万斤,老百姓销售收入达到1470余万元。“木耳书记”王光明在兴安盟永安村驻村两年,准能集团职工消费了永安村近两万斤黑木耳,现在这个村已经顺利建成了黑木耳种植项目和合作养殖项目,两个项目的正常运营可以确保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是稳定村集体的经济来源,对于防止永安村返贫具有重大作用。布特格勒其于2021年被准能集团派到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希日摩仁嘎查驻村,任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准能集团第一笔帮扶资金160万元已经用在了建设牲畜育肥场上。2022年,又与希日摩仁嘎查签订了74万元的羊肉供应合同。近两年,准能集团以“扶贫造血”为出发点,对结对帮扶的准格尔旗和杭锦旗15个嘎查村实施17个帮扶项目,投入资金4877万元;
开展乡村振兴、公益捐赠等项目21项,累计投入资金5782.83万元。
经过多年的沉淀,准能集团依托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倾情打造红色之旅、绿色之旅、矿业之旅、文化之旅、和谐之旅,开启了矿山旅游新纪元。2021年,准能集团矿区作为全旗唯一工业旅游点纳入了准格尔旗全域旅游项目,接待游客近3万人,预计到2050年,可吸引游客6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从单一到多元,从自身发展到带动整个地区的腾飞,准能集团正在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之势开启这场反哺自然、造福地方的征程。
在准能集团的文化基因中,始终有一股善念在流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能够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正是您的慷慨才让我的妈妈重获第二次生命。您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负责任的好母亲、一个知心的好妻子、一个贴心的好女儿,还有一家人爱的希望……”这是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女儿得知母亲找到配型,并且对方愿意慷慨捐赠造血干细胞时,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这位捐赠者就是选煤厂职工胡亚利,她的善行义举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挽救了一个濒于失爱的家庭。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延续的不竭动力。在准能集团,累计有1.4万余名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有357名职工申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而胡亚利也不是唯一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职工,还有公用事业公司刘文斗、矸电公司陈宇、设备维修中心闫龙,他们用爱心点亮了被捐助者的生命曙光,用无私奉献续写了美丽人生,也诠释了准能人的崇高品质和大爱情怀。还有一位准能集团退休的老爷子,我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书写他来表达我的感动。从我上班干记者开始就采访刘显亮老爷子,因而知晓他以前做过的很多善举。有段时间他生了病,走不了路只能坐轮椅,我们挺担心,也很心疼。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前几天,我从新闻上又看到了这名85岁高龄老爷子的近况,他诉说着因一些善举“出名”后给他带来的烦恼。常怀善心者可以长寿,老爷子终其一生做善事,带动了一群人,温暖了一座城。
我们的职工坚守驻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奔赴水患地区抢险救灾,捐献造血干细胞延续同胞生命,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在奉献社会、传递大爱的道路上,准能人永不缺席。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在2022年新春贺词中讲道。
一座城有一种精神正统,这种正统会影响这座城的整体性格,甚至人格。薛家湾的这种正统精神源于什么?源于包容、强于融合,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落点。这里,有历史的沉积,也有现实的迈进。准格尔这片沃土孕育了准能集团,准能集团的巨大发展推动着准格尔的现代化进程,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赶来的建设者,都与这片皇天厚土结下了割舍不断的血脉渊源。今天,地企共建的大手,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紧紧地握在一起,正蓄势待发,携手迈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未来。
众所周知,准格尔是一座煤城,因煤而生,因煤而起。大海从这里退去时,涛声并没有退去,而是保留在了煤块儿里。
历史有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当沉醉于现有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也是距离其落幕最近的时候。白云商场是薛家湾镇比较火爆的商圈,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在超市、饭店、游乐场人们依然有序流动。邢师傅在商场西北角开了个钉鞋铺,他原是包头石拐矿务局职工,煤挖完了,他就调到原准煤公司继续挖煤,直至退休后干起了钉鞋的营生。因其与人为善、助老爱幼,口碑非常好,被准格尔旗文明办评为身边的“活雷锋”。此时,邢师傅一边钉鞋,一边与来人唠起了家常:“听说这几天公司开始招人了?”来人回道:“嗯,今年的招聘开始了,我想让儿子报名,毕业后没个正经营生,还是回来上班踏实。”“哎,回来做甚了,再有二三十年这点儿煤挖完了,还不知道去哪儿?”“说的也是,咱们这辈应该问题不大,往下就不好说了。”这虽是两人的闲聊,却也道出了准能集团未来将要面临的忧患。
准能集团现有的煤炭资源挖没后,我们怎么办?出路在哪里?涛声哪里可听?这是每一个准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焦虑正在与日俱增并蔓延开来。这个问题,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也在思考。老电厂已经关停,铁路也划转了出去,煤炭储量毕竟有限,如何把握“双碳”目标下带来的机遇,落实好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个央企、一个地区的壮劳力,准能人不能躺平,准能集团的掌舵人更不能躺平。杜善周到准能集团的前几个月里,基本都在各个单位、职能部门进行调研。“你们觉得准能集团以后是什么样子?”这是杜善周最常问的一句话。基层职工多数答“还没好好想过”,领导干部多数答“百年老店”。半年下来,他深感准能集团是个好企业,底子好、队伍好,未来潜力非常大。怎么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怎么打造“百年老店”?“百年老店”是什么样子?他在苦苦思考着“腾笼换鸟”的破题之道。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对煤炭行业承担保障能源安全与稳定供应的责任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了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重要讲话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纵深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殷切嘱托为国家能源集团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指明了方向,为准能集团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坚定了信心。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创新转型,打造风能产业、光伏产业、氢能产业与储能产业四大新型能源产业;
坚持生态保护,优化能源生产布局,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建设等部署,为区内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准能集团重新审视现有产业发展方向与中央精神之间的契合度,将自身产业布局主动融入内蒙古自治区“三个转型”“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中,以求实现自身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
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从产业上来说,煤炭开采是准能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还需做精做专领跑国内露天煤矿行业,地位不可动摇;
低碳循环经济经过18年的不断科研攻关,工艺路径已经打通,纳米碳氢燃料的研发和光伏发电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降低其产业成本,到了破茧成蝶的阶段;
生态治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绿色沉淀,复垦绿化面积已超过3000公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面前,18万亩的复垦土地资源开启绿色动能转换大有可为;
智能微电网将光伏、纳米碳氢燃料机组、电解铝有机连接在一起,纵向延伸生态产业链,可实现能源的闭环消纳。从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说,“红色准能、安全准能、生态准能、智慧准能、精益准能、法治准能、和谐准能”是准能集团实现发展规划落地的务实之举。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适应大势的动态选择,任何企业只能是时代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企业蓝图的架构,需天时、地利、人和,过于超前和滞后都不利于成功。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说道:“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势”是准能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东风”,董事长杜善周深谙“合势”之道。势,准能集团的势是什么?
一是契合新时代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有一流企业的支撑,准能集团作为国内露天煤炭开采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展示时代特征,履行时代担当,朝着国家需要、行业尊重、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去努力奋斗。
庆祝建党百年红歌赛 ▲
二是顺应国家战略的需求。准能集团作为国资央企,在“双碳”背景下,必须忠诚履行国家战略,有责任和使命扎实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综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争做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三是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准能集团扎根鄂尔多斯高原几十年,初心如磐、跬步求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治理能力。就目前而言,产业量变已到瓶颈期,要想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急需从量变到质变进行蜕变,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产业多元发展之势。
四是回应全体准能人的期盼。准能集团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几代准能人的心血,今天准能集团所面临的形势,每一名准能人都了然于胸,转型升级发展已成为了全体准能人的共识。我们都知道,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腾,其冲力足以将巨石冲开,这就是势的力量,不可小觑。
杜善周在晋陕蒙能源腹地摸爬滚打几十年,敏锐地洞察到能源革命的大潮已经来临,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就在此时。准能集团要想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就要形成“合势”,就要汇聚合力,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去,力道更足、胜算更大。通过准能集团上下汇智聚力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吸收各方真知灼见,2021年年中,准能集团“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发展规划跃然眼前。2022年年初,准能集团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发展目标。在推进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落地中,随着高层研讨、专题调研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准能集团“十四五”期间和面向2035年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总体定位更加聚焦,这就是:再造新时代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准能。
星辰大海,伟大征程,打造新准能正式扬帆起航。新规划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新,新目标立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本,新文化凝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魂,新队伍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智,新面貌汇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能,新业绩答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卷——新准能蕴含的“六新”内涵,进一步升华了思想认识,胸怀视野更加开阔,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方法路径更加清晰。
如果说“1217”发展规划是道,是总体布局,是指引新准能朝着正确方向奋进的航标灯塔,那么“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发展目标就是术,是阶段定位,是实践要求,是推动新准能行稳致远的动力引擎,而再造新时代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准能就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准能集团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的重新确立,但实质是准能集团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识变、应变、求变”之策。三者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向明晰、内涵丰富、简明通俗、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可谓准能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系列布局一经发布,迅速引起了热议和共鸣,引发了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蝴蝶效应,在能源行业泛起了阵阵涟漪。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变化的是主题与使命,不变的是奋斗的精神、实干的气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新准能的万千气象离不开每一个准能人的苦干实干。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循环经济项目实现新突破、提质增效屡创新佳绩、智能矿山建设打造新标杆、土地征用取得新进展,一个个既定目标的实现,使全体准能人明白,没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时间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行动、再行动。
精神引领,始成气象;
文化滋养,方有灵魂。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俯视正在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准能集团时,不难发现,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支撑着准能集团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文化建设利在长远,随着新准能转型之路的确立,爬坡迈坎再次起航,我们还需建设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让全体干部员工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如此方能保持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
“不管在家庭、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子女和好父母,共同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做邻里同事的楷模与典范。”设备维修中心机修车间总成二班班组长王雪飞说道。在这里,一场“德和文化进基层”主题宣讲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大家结合家庭、工作实际,畅所欲言。
目前,准能集团正在大力推进“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文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倡导“四德四和”理念,即“以弘扬文明新风为公德,促社会和谐;
以恪守职业操守为道德,促团队和合;
以培育良好家风为美德,促家庭和睦;
以崇尚正心修身为品德,促个人和顺”。这是准能集团在传承以“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为核心内涵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再塑和管理实践探索。
2021年,准能集团创作了震撼人心的大型音乐情景诗画《高原春秋》,发布了提振士气的司歌《准能》,开展了气势恢宏的千人红歌汇演、百对集体婚礼等“四千八百”系列活动,文化引领作用日益彰显。2022年,准能集团重点实施“三个一”文化提升工程,即策划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栏目、打造一套准能特色文创产品、总结一批优秀文化案例成果,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实现以文化视野看管理、以文化育人聚合力、以文化引领促发展。
“德和文化应该成为车间全体职工为人处世的习惯,成为大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行为准则。下一步,车间要加大德和文化的宣贯力度,让德和文化成为提升车间管理水平和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动力源泉,共同构建和谐准能、美丽准能。”设备维修中心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彪介绍道。
“老电厂虽然关停了,但公司没有忘记咱老电厂人的贡献,已经决定把它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场所。以后这里会有文体中心、会展中心、运动场等等。咱的老电厂要成为薛家湾镇最大的文化健身中心。”原电厂班组长焦作为说道,这是准能集团微电影《通往幸福彼岸的天桥》第五场的情景。此时此刻,一座唯美的人行天桥以巨蟹般的姿态横跨交通主干线,连接着职工运动场和翠微里小区公园,作为新准能的民生工程,它的建设既方便了职工群众安全出行,也成为了市民欣赏市区街景的网红打卡点。天桥东侧,职工运动场作为“城市地标、文体名片、活力中心”,每天迎接络绎不绝的运动爱好者。相邻不远处,还有新建的气膜馆,每天活跃着不同的身影。除了让大家享受运动休闲、强健体魄外,准能集团还十分注重文化育人工程,建设了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涵盖党史馆、廉政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馆、实学书院、党员活动中心等五个主展场馆,以及红星园、宣誓广场和实干广场等,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集红色教育、党性锻炼、廉洁教育、文化交流、实践培训为一体的场所。在今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准能集团累计建成职工书屋39座,面积2130平方米,藏书47000余册,着力用文化厚度和人文温度引导职工建功新准能。今年准能集团还策划开展“一条主线,两个载体,六竞赛六主题”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涵盖消夏美食节、职工运动会、大型经典诵读等活动,打造富有时代气息、充满生机活力、独具特色的职工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日趋多样,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准能集团的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泓活水,不仅在灌溉着新准能,还融入了每个员工的血脉,成为新准能的旗帜,使之坚强稳固、生生不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我无法得知那个夜晚,住在同一个窑洞里的两个青年才俊之间曾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可我知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煤海深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实干广场耸立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主题雕塑,是准能人奋进的号角,更是新准能行动的召唤,指引着准能集团在“采矿愚公移山、打造绿水青山、准能金山银山”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上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准能样本”。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
百转千回不愿走。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
千年万载亦未休。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
它流进了蒙汉人民的心里头。
漫瀚调唱起时,总会将人引入一种意境,特别是唱到那些高亢、深沉的曲调部分,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黄河从这片土地萦绕而过时的情景。有人把流经准格尔的这段黄河比作金色的弯弓,准能集团就处于最粗壮的弓把处,始终坚守着初心与使命,用实干与担当抚平苍茫大地的道道褶皱,乘风破浪蓄势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