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5篇

时间:2022-03-13 08:03:59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五篇





  《青春万岁》是前文化部长王蒙在19岁时所写,写的是1952至1953年间一群十八九岁女高中生的故事。这一群三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尚不长的人生经历中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解放战争,下面工作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后感一

  《青春万岁》的背景是建国初期。革命的成功强化了人们革命的信心,共和国的诞生更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历史使革命的种子注入了青年的血液,在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他们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杨蔷云、袁新枝、郑波都是“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的外化,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喊着口号,像今天我们追星一样崇敬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地下党员,抗美援朝志愿者……她们作为党、团的青年学生干部,关心轻视政治的落后分子,鼓励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学揭露家庭罪恶,清除受外国教会荼毒的“反革命”分子。“明天给我们的到底有多少阳光和花朵,多少责任和期待,这,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都确定的知道了未来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就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献出一切!”

  《青春万岁》里,王蒙一边叙述中学生的革命活动,一边插入革命诗歌、歌谣和苏联小说中的情节,来歌唱学生们的青春热情。“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冷漠/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青年人的理想与青春是浑然交融的,青春点燃了崇高的理想,理想也丰富了青春。青年们能真实地、强烈地感受到本身身上迸发的青春活力,奔腾的青春召唤她们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祖国的伟大建设视为最高理想。

  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女中学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祖国献身的梦想,带着纯真的心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华彩乐章。重温《青春万岁》,心灵震颤不已,愿致一次无悔的青春。

  读后感二

  我一直思索着《青春万岁》算不算是王蒙的另一部“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在读完了《蝴蝶》,读完了《相见时难》,王蒙更多的是在描述文革那一代人所能经受的精神创伤,在一遍又一遍的心灵对话中板起脸来与自己对话,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话,与崇高的布尔什维克对话,与自己的过去对话,与自己的敌人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揪出反动派”“打倒反革命”的红色疯狂的席卷背后,互相揭发,就连曾在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信任都荡然无存。于是,王蒙那一代人,在自己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中,庆幸着自己能够生于这个伟大的年代,庆幸自己能够不受旧社会的罪,成长于毛主席的怀抱下,于是,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喊着口号,像今天我们追星一样崇敬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地下党员,抗美援朝志愿者……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才二十出头,好一个青春年少,于是,他也像书中所有主人公一样,虽然对所谓的“革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理解却是肤浅的。《青春万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同样的一部作品,它对王蒙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青春时代的文学理想。他说,这是为了纪念,纪念被文革,被“四人帮”,被红色革命所革掉的纯真的记忆。如果说王蒙好几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是用呐喊的方式来诉说那个十年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万岁》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诉说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忆史,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展现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学生的组织、学习、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反”“五反”运动的余热还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国民党统治过后的北京,连小学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群女校的准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尽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尽管也曾发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还不了解。生活里,有许多残酷”,尽管不得不面对新旧社会交替在思想关上的困惑,但这,仅仅被她们轻轻理解成了“党和国家的敌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们好好去改造她。”,于是,她们逐渐地,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贫下中农,工人,还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这股团结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

  “当我看着睡下了的帐篷,还有这清明的天空和满池的荷叶,我想起我们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经过去了的,和我的正在进行其中的中学时代,幸福就好像从四面八方飞来,而我禁不住流泪……”生活是美好,学习是美好,同学还有同志是可爱的,于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虽然一声声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们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一遍一遍的对伟大壮丽事业的想象,虽然引起了别人对她们“沉重的负担,无谓的忙碌和虚妄的热情”的可怜和她们“小小年纪就这么严肃”的反对,但依旧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热情。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吧。

  读后感三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才二十出头,好一个青春年少,于是,他也像书中所有主人公一样,虽然对所谓的“革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理解却是肤浅的。《青春万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同样的一部作品,它对王蒙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青春时代的文学理想。

  他说,这是为了纪念,纪念被文革,被“四人帮”,被红色革命所革掉的纯真的记忆。如果说王蒙好几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是用呐喊的方式来诉说那个十年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万岁》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诉说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忆史,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展现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学生的组织、学习、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反”“五反”运动的余热还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国民党统治过后的北京,连小学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那一群女校的准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尽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尽管也曾发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还不了解。生活里,有许多残酷”,尽管不得不面对新旧社会交替在思想关上的困惑,但这,仅仅被她们轻轻理解成了“党和国家的敌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们好好去改造她。”于是,她们逐渐地,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贫下中农,工人,还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这股团结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

  “当我看着睡下了的帐篷,还有这清明的天空和满池的荷叶,我想起我们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经过去了的,和我的正在进行其中的中学时代,幸福就好像从四面八方飞来,而我禁不住流泪……”生活是美好,学习是美好,同学还有同志是可爱的,于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虽然一声声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们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一遍一遍的对伟大壮丽事业的想象,虽然引起了别人对她们“沉重的负担,无谓的忙碌和虚妄的热情”的可怜和她们“小小年纪就这么严肃”的反对,但依旧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热情。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吧。

  读后感四

  《青春万岁》是前文化部长王蒙在19岁时所写,写的是1952至1953年间一群十八九岁女高中生的故事。这一群三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尚不长的人生经历中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解放战争,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丝毫不比我这个90后逊色。

  首先说说他们的组织。他们当中有人是地下党,其他人也是积极地进行或支持着党团工作,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后的人及时进行自我改进或得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受到尽心尽力的关照。现如今的我们,入团似乎很容易,入党也不是太难,但我作为一名党员除了每月的党日主题活动真的没有感受到太多归属感,思想有没有走偏更多要靠自己去发现、去改正;最近身处疫区,我想过要做些什么,但不是医生护士的我能做的只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好好宅在家里。

  再说说他们的个人发展。50年代的高中生,没有那么大的升学压力,但意识到了在学习上的落后之后,他们会奋力追赶;课余,他们组织新年联欢会,参加夏令营,唱歌跳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甚至没有太大的就业压力,毕业了可接受分配。但他们依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浑身散发着青春的光和热。反思自己,除了学习好像什么都不会,现在连学习似乎也不太会了,喜欢的瑜伽,锻炼,阅读都没有好好坚持下去,因为还有智能手机的诱惑。

  上述文字透露着我对那个时代的无限向往,但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可他们又经历了多少苦难呀,旧社会的残酷在许多人身上留下了疤痕、在许多人心里留下了阴影。对比起来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多么幸福的年代,大部分事情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们能进行的活动,我们也都能够开展,且有好得多的条件满足,但我们似乎没有那么充满理想、那么青春洋溢。这不得不说是大时代背景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管理好个人,以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时代的发展所左右。

  最后回到作品本身,书中几个性格迥异的女生,被写得那样鲜活。无私坚强的郑波,正直坦率的杨蔷云,善良懂事的袁新枝,上进自我的李春一个个说不上完美但鲜活可爱的人儿,让我们真想飞到那个年代和她们交个朋友。读这样的书,真的很快乐!

  读后感五

  文中的郑波无疑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物。在斗争时期,年纪尚小的她就勇敢地参加了战斗,毫不退却,成为了团的分支书记。在结束了斗争,国家号召和提倡学习的时候,她又开始努力学习,那种拼命学习的劲头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郑波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她乐于助人,勇于拼搏。书中郑波的形象是近似于伟大的,无论何时都可以努力走在大家的前面,做大家的领路人,郑波是大家学习的优秀榜样。

  相较而言,杨蔷云便显得活泼可爱,且热情似火,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她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可爱的张世群,忧郁的苏宁,沉稳的郑波。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坦诚直率,因而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郑波曾对杨蔷云说:我羡慕你,羡慕你的热情的火,你的不顾死活的勇气。你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你到处留下痕迹,到处都是主人。”这一段评价足见蔷云的可爱特别。

  李春是一个带有些反面色彩的人物。她对人大方,但内心自私;她博学多才,却不愿帮助别人;她才华横溢,却自以为是。这样的性格使她在每每接近成功时注定失败,她却将失败归结于运气不好。李春在失败的打击,同学的批评,老师的指引下,终于一步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也开始帮助别人,参与各种活动,为班级赢得荣誉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真诚,一份快乐。



 

推荐访问:读后感 万岁 青春